硕炫 发表于 2011-11-9 13:20:19

汕尾地区“城隍”文化渊源及民间习俗

    汕尾地区“城隍”文化渊源及民间习俗
                     jshbz


    我国是一个有几千年封建历史的国家,国家统治者为了巩固政权,保护地位,他们往往要借助神力来稳住民心,达到其治理国家的目的。在历史上出现了许多文化现象,例如“妈祖文化”、“城隍文化”等等,汕尾地区“城隍文化”的历史渊源久远,在官场和民间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并形成了具有汕尾地区地方特色的习俗。
   一、“城隍文化”源远流长
   城隍爷,又称城隍神,民间又称为“城爷”、“正直老爷”,是一个地方的守护神。
“城隍”一词现在的解释是地方的守护神,也是最公正的司法神明。据有关资料记载,历代帝王每当遇到水旱灾、疫疾的突发事件,一定会沐浴更衣,设香案祝祷于城隍庙,以祈求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城隍”一般认为是由上古皇帝所祭祀的“水庸神”演化而来,据说“水”就是隍,“庸”就是城,祭水庸即是祭城隍,是为祭城隍之始。历经几千年的演变,逐渐成为各个城市的守护神。
“城隍”一词最早见于《周易.泰卦》“城复于隍,勿用师”的句子,“城”即是城壁、城墙的意思,“隍”则是城堑,指城外护城的壕沟—护城河,两字合并起来便成为防守城池的建筑体。而人们因为崇尚无战争的和平生活而开始崇尚保护和平的“城隍”。
   最早祭祀方式只筑土坛,并无建筑或塑土像,祭祀者也只限于天子。上古时期天子为感谢“城隍”巩固城池,而于每年春秋二季亲临祭拜“城隍”。清朝孙承泽撰《春明梦余录》一书上有:“芜湖城隍庙,建于吴赤乌二年(公元二三九年)间”的句子,这是有关“城隍”的最早记载,上面的“吴赤乌”指的就是三国的吴大帝。
    唐朝时期城隍具人格化,如人死后去当了城隍的说法便从此时开始,当时的社会建庙非常普遍,民间信仰亦相当普及,主要是祈雨、求情、禳灾,并无地方色彩。
    元朝文宗天历年间,朝廷更体恤“城隍”一人主事,难免孤独寂寞,乃配享夫人,城隍由此得享人间温情。
    明代,对于“城隍”尤为崇信,祭祀制度更加完备,可以说是祭城隍的最高潮。明初,太祖朱元璋由于自己的出身,他笃信城隍,认为“城隍”既为阴界地方官,其官等、辖境应与阳世行政官署相仿,后来他做了皇帝,就以皇帝的身分大加敕封天下城隍,分成五个等级,1京都城隍为“明灵王”(或天下都城隍)、2省城隍称“都城隍”,3府城隍为“威灵公”、4州城隍为“灵佑侯”(或绥靖侯)、5县城隍为“显佑伯”。县以下不设城隍,由土地公来管理。
    因为明太祖曾封各县城隍为“显佑伯”,叙正四品。明清以来,城隍的地位大为提高,奉祀城隍成为国家官式祭典之一。
   “城隍”为兼管阴阳的神。在阳间司惩凶罚恶导正社会风气之职。在阴间则专司人间善恶之记录、通报、审判、移送之职。有点类似人间之警察、检查官及法官的综合体。遇有善事则通报天庭;遇有恶事则通报地府。
   “城隍”的由来历史悠久,在古代,每一个新上任的官员都是要先到城隍祭拜,祈求城隍保佑,辖区平安,社会稳定,人民安居乐业,表明自己为官清正。
    二、民间传统习俗
   “城隍”是各个城镇的守护神,但是,各个地方供祀的神主是不同的,所以,有时“城隍”的生日出现了不一样的现象。据有关史料载:自西晋永嘉之乱,至宋元之间,历经千年的三次人口大迁移,优良的中原文化随迁移而传入祖国南方各地。汕尾地区(今包括海丰、陆丰、陆河等地)也受到了中原文化的影响,再加上本土(广府文化)和客家文化的影响,形成了南方独特的民间习俗,凡筑有城池的地方,必建城隍祖庙以祭祀。后来在一些人口比较密集的地方也建有城隍庙,树立神威,教化百姓。汕尾地区纪念“城隍”的民间习俗有:
1、把农历七月廿四,当作是城隍诞。这是根据清代梁绍壬说:“今七月廿四为都城隍诞辰,传是日为我国筑城之始。”因为海丰县“城隍”诞辰是农历七月廿四日,所以各个地方就定为每年农历七月廿四日为“城隍生”,或者称为“城爷生”。
2、“城隍生”时,民间举行大型祭拜活动。主要是各个社头、各个姓氏和个人,给“城隍”献供品,有的是送全猪、全羊,有的送果盒、包饼(俗称包山饼山),有的送五牲等等,放在八仙桌上供品确实是丰富多彩。
3、“城隍生”要安排城隍爷出巡。“城隍生”当日,有的地方要组织城隍爷出巡,“城隍”坐在八人抬的轿上,到辖区内进行巡游,接受群众敬拜,给百姓降福。城隍爷巡游队伍彩旗飘扬,鞭炮震天,围观群众夹道迎送,场面热闹,神威庄严。
4、“城隍生”要演大戏。为表达善男信女们对“城隍”的敬重,人们会自觉给“城隍”送戏,或者是以各个社头为单位,或者是个人名义来送戏,热烈庆贺“城隍”生日,祈求“城隍”保佑全城百姓安康、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合境平安。
5、“城隍生”摆席后,各个福户要分供品。几户合出全猪、全羊的,要分猪肉、羊肉,把糕饼分发给亲戚朋友,取共沐“城隍”恩惠之意。
6、“城隍生”宴请亲戚朋友。“城隍生”时,有的人家要宴请其他住在小村的亲戚朋友,增添气氛,融合亲情。
汕尾地区的“城隍文化”,是一种地方民俗文化,弘扬这种民俗,对于进一步融合地方乡情,构建和谐社会,推动地方发展,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城隍文化”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它的存在是有一定的历史背景的,深入研究这种文化现象,对于新时期更好地了解乡情民意,增强民心凝聚力,带动地方经济社会事业发展,同样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写于2011年8月23日中午

















菜頭圓 发表于 2011-11-9 13:48:05

很好的民俗,希望能传承下去。

酒香 发表于 2011-11-9 13:57:07

依然晴朗 发表于 2011-11-9 14:03:08

文章精采的记录了汕尾的民俗文化风情,作为历史的见证,
作者辛苦了。谢谢这么好的文章发上来和网友们分享!!

linwu 发表于 2011-11-9 14:05:42

很热闹,报平安

汕尾-自由人 发表于 2011-11-9 14:54:31

像这样的纪念活动要继续发扬光大,把古老的文化遗产遗传下去,让后一代能够看到这种文化遗产,我是给力支持的:victory::victory:

doob 发表于 2011-11-9 15:02:40

哇哇哇,猪体蜈蚣,我看到啦鸟。

314366017 发表于 2011-11-9 19:43:50

什么时候拍的?

孤独的老鼠 发表于 2011-11-9 23:02:59

这个可以有,支持!!

发表于 2011-11-10 00:53:18

汕尾地区的民俗内容是丰富多彩的,希望多提供这些地方民俗让大家了解、认识一下。

火★龙★果 发表于 2011-11-11 17:12:52

哇死··这是那里啊··太热闹了········支持支持支持·····

硕炫 发表于 2011-11-11 23:42:15

linwu 发表于 2011-11-9 14:05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很热闹,报平安

确实热闹,祈求神冥保佑大家平安。

发表于 2011-11-15 23:01:43

民俗文化的内容确实是丰富多彩的。

故乡 发表于 2011-11-15 23:05:43

汕尾是全国民俗之乡,钟敬文是中国“民俗之父”,这位海丰县人为家乡增添了好的声誉。所以,汕尾地区的民俗研究是大有素材的。

故乡 发表于 2011-11-15 23:08:36

汕尾-自由人 发表于 2011-11-9 14:54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像这样的纪念活动要继续发扬光大,把古老的文化遗产遗传下去,让后一代能够看到这种文化遗产,我是给力支持 ...

民俗文化它有深刻的内涵,特别是一些祭品的摆放都是有讲究的。

swhfxlyhj88 发表于 2011-11-16 11:48:33

继续传下去

浮萍一空168 发表于 2011-11-16 12:05:31

这是田墘”日日城爷生“啊!!

☆萤火虫☆ 发表于 2011-11-17 10:51:13

民俗文化---传承下去!:victory:
页: [1] 2
查看完整版本: 汕尾地区“城隍”文化渊源及民间习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