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心 发表于 2013-7-27 16:56:58

龙山中学名校长展示

一、彭翊寰校长生平简介彭秉浚,字翊寰,陆丰县(今陆河)水东仑岭乡人。生于清光绪乙酉年(公元一八八五年),死于民国十七年(公元一九二八年),终年四十四岁(虚龄,下同)。彭翊寰“幼禀异资,渊沅家学,过目成诵”。弱冠时(二十岁,即光绪甲辰,公元一九O四年),参加县试,名列前茅。当时,正值清末学制改革,废科举,兴学堂。光绪丙午年(公元一九O六年),陆丰县知县李孔修改“龙山书院”为“陆丰县第一高等小学堂”。年尚弱冠(二十二岁)的彭翊寰,慨然离家,负笈就读。次年(公元一九O七年),考入惠州丰湖中学。光绪戊申年(公元一九O八年),升入广东省最高学府——广东高等学堂读书。由于他刻苦自励,学业为之日进,每次考试,成绩均为全班之冠。在广东高等学堂就读五年,于民国元年(公元一九一二年,时二十七岁)毕业。毕业后即应聘为陆丰县第一高等小学校长。由于他教育有方,多有建树,后来,海丰中学曾几次聘他任职,但他念及家乡教育事业落后,决心为陆丰造就更多的人才,并不受聘于地位较高,条件较优的海丰中学。民国十年(公元一九二一年,时三十七岁),县长陈岛沧委任彭翊寰为陆丰县教育局长。这时,他“推广教育,殚精竭虑,不遗余力”。对学校教育、社会教育,无不悉心规划。同时,还扩大农村教育,设平民学校。在他担任教育局长的数年间,全县学校由四十余间增至一百一十余间,在校学生数由二千余人增至六千余人。民国十三年(公元一九二四年),创办了陆丰初级中学(校址在原县立第一高等小学)。民国十四年(公元一九二五年)五月,彭湃同志带军官学校和农民讲习所学生等组成宣传队到陆丰考查情况,县长徐健行已出走,当时任县教育局长的彭翊寰先生参与迎接彭湃同志的考查陆丰宣传队。彭湃同志感觉陆丰农民之苦,已达极端,非积极设法救济不可,于是提议成立县粮食救济委员会,推彭翊寰先生为陆丰县粮食救济委员会主任。后来,彭翊寰回到家乡,从此,息影田间,闲居养志,课之子侄。民国十六年(公元一九二七年),正值海陆丰农民运动高潮,随着三次武装起义,彭翊寰从水东枫林村携眷前往河婆圩居住。民国十七年(公元一九二八年)二月二十六日(农历二月初六)下午五时,在河婆圩为国民党军队第十一师所杀。彭翊寰是陆丰较早的一位大学生。他致力于陆丰的教育事业,培养了很多人才,为后人所尊崇。他的遗著有《丁班毕业赠言》、《陆丰教育状况及进行之计划》等。 (郑丰、罗炳筹根据陆丰县档案馆提供的彭翊寰追悼会有关资料和《海陆丰革命史料》(第一辑)等史料搜集整理) 二、梁荫源(任元)校长file:///C:/DOCUME~1/ADMINI~1/LOCALS~1/Temp/msohtml1/01/clip_image002.jpg 梁荫源,字任元,紫金县蓝塘人,上海复旦大学教育系毕业,在大学期间积极参加抗日救亡示威游行,被国民党警察击伤,并捕入狱,坐牢半年。回乡后从事教育工作,1940年2月任我校校长,(当时陆丰地下党领导人陈颂明任教员、林鹏江任教务主任、梁任飞任训育主任)。制订了“抗日、民主”的教学方针,增设一个简师班,地下县委派党员庄岐洲等在该班读书和开展学运工作,组织学生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和毛泽东《论持久战》、《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等著作,增开军事课,为持久抗日培养军事干部,还带领学生到金厢、碣石、甲子、湖东渔村进行社会调查,组织学生在鲤鱼潭等办了四间夜校,积极进行抗日救亡运动。梁校长作词的《龙山校歌》就是在这个时期诞生的。它充满了战斗性,至今鼓舞着我们前进!梁校长在龙山工作期间,在地下县委领导下,抗日运动蓬勃发展,学校成为海陆丰革命干部的摇篮,成绩卓著,是龙山校史中的光辉篇章,是陆丰党史的重要组成部分。1941年7月,梁校长被迫撤退,1946年初夏,逼于形势,出走台湾,1950年又涉嫌入狱,坐牢十年,在狱中仍读书著作,出狱后,靠开小店维持生活,六十岁患心脏病,靠义子义女供养,但仍坚持读书写作,矢志不渝。他在1984年有诗云:勿为生离死别悲,   莫话沧桑世事非。花绽晨曦宜谛视,   月圆夜静好沉思。流光洗尽浮华梦,   岁月催返坚挺姿。也嘱故人多保重,   河山一统是归期。这首诗充分体现了他的思想感情和性格。1987年3月2日,他准备取道泰国回乡前夕,兴奋过度,心脏病瘁发,心愿未竟,与世长辞,终年77岁。梁校长的一生,是为国为民为真理而奋斗的一生,他永远活在我们心中!(据校史资料) 三、file:///C:/DOCUME~1/ADMINI~1/LOCALS~1/Temp/msohtml1/01/clip_image004.jpg梁任飞校长 广州市人,1940年在我校任训育主任,兼简师班主任,1941年7月梁荫源校长离校,他继任校长。在职期间,他和梁荫源、林鹏江、陈颂明(地下党县委委员),郑学龄(党员)等一批进步师生,在地下党领导下,制订了“抗日、民主”的教学方针,组织学生学习马列主义和毛主席《论持久战》等革命书籍,开设军事课,带领学生到沿海渔村进行社会调查,在城郊办夜校,以学校为阵地,积极进行抗日救亡运动,大胆传播整理,培育英才,学校成为革命干部的摇篮。梁校长任职期间,成绩卓越。今天,历史过了半个多世纪,他的已成为革命领导干部的学生庄岐洲、叶左恕、江水、邹海山、马毓英、郑剑等等,一直崇敬和怀念着他。梁校长现居美国,身在加州,心怀龙山,多次写信回校,鼓励师生为振兴中华勤奋教学,并寄美金2000多元,给学校增添图书和建校友楼。他是一位令人永远敬仰的校长。(据校史资料) 庄秉心校长 file:///C:/DOCUME~1/ADMINI~1/LOCALS~1/Temp/msohtml1/01/clip_image006.jpg 庄秉心校长(1918年生,1983年逝世)陆丰市潭西镇东山村人。天资聪慧,品学兼优,思想进步,读高中时就参加了共产党,1943年起先后在甲子、龙山、坎白等中学任教,并从事党的地下工作。1949年6月任陆丰县人民政府文教科长兼龙山中学校长,后辞去科长,专任校长。他虽曾任过县委委员、省党代会代表、县人大代表、常委会副主任、省人大代表等职务,但他始终忠诚教育岗位,把四十年生命和精力,全献给了教育事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积极奋斗,成就卓著,为龙山谱写了许多灿烂辉煌的篇章,为革命和建设培养了一批批人才,桃李遍天下,其中许多人成为厅处级干部、教授、研究员、高级工程师、文教卫农林水各方面的优秀人才,在社会主义建设的各条战线上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他是一位受师生和陆丰人民尊敬的有崇高威望的优秀校长,优秀党员,是陆丰教育界的光辉典范。庄秉心校长在教书育人办好学校上典范长存,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龙山中学名校长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