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陆丰市潭西镇把整顿软弱涣散村党组织作为强化基层治理、夯实基层基础、践行为民宗旨的有力抓手,对排查确定的3个软弱涣散村党组织精准发力,精准整顿,取得阶段性成效。目前,村“两委”班子战斗力和凝聚力进一步提升,党员服务意识进一步强化,村经济发展进一步加快,基层矛盾纠纷进一步解决。 抓班子 强堡垒 潭西镇现有15个村(社区),今年恢丰、潭东、长安3个村党组织被列入软弱涣散整顿对象,占了全镇村(社区)的20%。镇党委敢于直面问题,正视困难,成立整改工作领导小组,派出驻村工作组,精准落实整顿。 村“两委”班子不团结、内耗严重,工作不能正常开展,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不明显,是该镇3个软弱涣散村党组织的共性问题。整顿工作一开始,镇党委就把建强班子、强化党组织堡垒作用作为着力点,牢牢扭住“选人”这一牛鼻子,对3名不胜任现职的“两委”班子成员进行调整,选配2名后备干部充实班子;注重提高村“两委”班子素质,驻村领导、“第一书记”主动与“两委”班子成员谈心谈话,解开疙瘩,消除隔阂,增进感情,凝成合力;落实“三会一课”制度,利用镇党校和远程教育平台,深入学习党的方针政策、政治理论、党章党纪、法律法规,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不断提高村“两委”班子成员政治思想觉悟和工作水平,增强党性观念;明确3个软弱涣散村党组织书记抓发展党员工作任务,要求具备发展党员条件的党支部积极主动抓好发展党员工作,按计划做到成熟一个,发展一个,确保党组织队伍壮大化、年轻化。自整顿工作开展以来,镇党委共组织集中学习培训3次,参加人员200多人(次)。 抓问题 强治理 潭西镇村级公共事业服务站的管理、运行在陆丰市相对比较成熟,镇党委利用这一优势,把整顿工作与强化基层治理、服务民生有机结合,全面落实驻点联系工作制度,以驻点团队为主力军,以村公共事业服务站为载体,在开展村民议事、事项代办、解决问题、志愿服务等“一站式”服务中,落实好基层治理各项工作任务。今年以来,3个村为村民受理、办理属村办理范围事项323件,代理非属村级办理职责范围事项48件;提供政策、科技等信息的咨询78人(次),调解处理矛盾纠纷18宗,为群众办好事实事22件,重点解决侵害群众利益问题。该镇通过听取吸收村民对当前工作的建议意见,想方设法解民忧、民怨、民困,并抓好基层稳控,筹资 100万元在全镇各村道安装68个治安视频监控探头,且统一在镇府设立监控室,配备两名工作人员24小时轮流值班,全天候监控;在各村主要交通路口安装宣传广播系统23个,与治安视频监控网络和调度中心进行组合,全方位服务涉毒涉枪专项整治行动,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维护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促进潭西和谐稳定。 与此同时大办民生实事,投入资金12万元兴修马头溪水闸等水利设施,发动群众投工投劳修复水利渠道,解决3个村耕地灌溉问题,使6900亩水稻得以丰收;集中精力整治村容村貌,在各村民小组建18个垃圾池,指定专人管理清理,解决“脏、乱、差”问题;投入资金建设硬底化道路,恢丰村至溪美村公路已完成了水泥硬底化建设;投资200万元安装陆潭公路东长崎路段LED路灯。此外,潭东村委会办公楼也正积极筹划建设中,现已完成选址。 抓经济 强收入 村经济发展落后,农民增收困难,没有经费是这3个软弱涣散村党组织开展工作的最大瓶颈。镇党委把壮大集体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作为整顿工作的落脚点。挂驻恢丰村、长安村的陆丰市领导多次到驻点村调研指导工作,进村入户了解情况,与村“两委”干部共商发展大计,提振村干部加快发展的士气和信心。 潭西镇是纯农大镇,镇党委从实际出发,以提高农产品科技含量和市场竞争力为主攻方向,着力鼓励和引导3个村农民调整农作物种植结构,因地制宜种植经济效益较高的作物,创办了优质粮食生产基地。今年以来,共种植优质稻谷7600亩,蕃薯4100多亩,反季节西瓜530多亩。同时积极争取外出乡贤捐资建设东长崎综合市场,推动商品经济贸易流通,为村民提供就业机会,增加村民收入。 抓机制 强巩固 随着整顿工作的不断深入,镇党委注重通过建章立制巩固整顿成果,推动村各项事业上轨道,确保软弱涣散村党组织实现转化不反弹。 该镇指导建立健全民主决策机制。一是全面推行“两个联席会议制度”,大力推广“四议两公开”和“四民主工作法”,落实村党组织4项权力,强化村党组织的政治功能。二是建立健全民主管理机制。建立健全村务公开制度、党风廉政制度、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制度,落实党务、村务、财务“三公开”,对村财务开支等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事项,均由村“两委”班子会、党员会、村民代表会讨论决定,主动接受党员群众监督。三是建立健全村事务协商机制。定期召开座谈会,邀请群众代表就村各项重要事务和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重要事项进行商议,形成意见建议后,供村“两委”班子会、党员会、村民代表大会参考,不断促进村级各项事务民主化、制度化、规范化运行。(来源:汕尾日报 记者 曹楠楠 通讯员 蓝纯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