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所至兴无穷——“汕尾文化之旅眠ね行”北部山区采风侧记
篇目引自钟敬文《水调歌头?石岛旅次书怀》,因为此次“汕尾文化之旅——海丰行”主要是瞻仰钟敬文故居和塑像。 2015年11月15日,来自全市的40名作家结伴到海丰县北部山区平东、黄羌、公平三镇采风。 首先我来到平东镇的九龙峒,远远看到一位道士。凤翔观在虎山下,现有一个大殿,就是仙姑殿。相传1963年,村民在附近看到七仙女下凡。七仙女是九天玄女王母娘娘的七个女儿,分别叫青衣仙女、橙衣仙女、红衣仙女、蓝衣仙女、绿衣仙女、紫衣仙女、绛衣仙女。大殿前面左侧有铁皮简陋棚竂,上面是宣传栏,下面是残破的墙壁,是海陆丰中心县委革命遗址,彭湃、李劳工等“五七农潮”避难旧址、柳亚子父女避难故居。 1941年底,香港沦陷,茅盾、何香凝、柳亚子、蔡元培、胡适等一大批文化名人和爱国人士被困在香港,情况十分危急。周恩来为抢救这批文化名人,秘密组织营救。几经周折,何香凝及儿媳经普椿母子、柳亚子及女儿柳无垢一行终于在海丰妈宫(今属汕尾市城区)平安靠岸。由于何香凝有国民党中央委员身份,海丰国民党当局召开了“庆祝何香凝委员脱险”的欢迎大会,而后何香凝往陆丰县螺溪(今属陆河县)。而柳亚子父女先后转移到红草、联安等地,后来由海陆丰中心县委转移到九龙峒坑口村,在革命基础比较牢固的蔡蒜娘的家里避难,与县委书记谢创为邻。1942年2月19日被送往兴宁。临走前写下了“赠我延年之大药,感君援手在穷途”等诗句,感谢蔡蒜娘妻子用擂茶治好他因长途跋涉劳累所致的病患。 品尝了清茶的作家们兴致高涨,纷纷要到茶园采茶。采茶是假,拍照留影是真。 在平东镇山下村,钟氏祠堂右侧,立着钟敬文的半身塑像,右边新建了回廊连接祠堂后面一座翻新的房子,挂牌是钟敬文故居(出生地)。海丰县委宣传部副部长谢立群认为钟敬文的出生地在公平,不是这里,有钟敬文多篇文章为证。按照有关资料,钟敬文于1903年3月20日出生于公平鱼街,曾任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主任、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中国民俗学会理事长,被誉为“中国民俗学之父”。2002年1月10日,在北京逝世,享年100岁。因公平的老房子后来卖给了姓黄的人家,而黄姓后裔已经在境外生活,无法收购回来修整,而平东的故居恰好成为纪念钟敬文的好去处。 饭后,往黄羌镇坑联村。只见一座颇为气派的牌楼,后面是四车道进村公路,中间是绿化带。到了村口,真有世外桃源的感觉。一条河流在村中间逶迤而过,左岸是个大公园,西式门楼,名叫“华南园”,绿茵中点缀着几套健身器材,后面是一栋新建的很气派的洋楼。公园是对外开放的,我们去的时候,连外出乡贤钟华南的洋楼也对外开放,只有一个中年妇女在看护,从楼下到楼上任由参观。 然后去黄羌镇罗輋坝和庆宫。门口广场一排排水泥长凳,大概有三四十排,可以坐下近千人,煞是壮观。宫门横匾题“和庆宫”,奇怪的是在横匾外面罩着小“栏杆”。笔者以为是为了保护横匾的,但觉得也没有必要。后来有人说侧面有字,笔者便移到旁边一看,这“栏杆”是用白色油漆过的木片做的,与横匾垂直,每片都有黑色笔画,到了一定角度,便出现了“入庙思敬”的黑色楷体字;另一边显示的是“祥降濯赫”。这让我想起小时候一种动画玩具,上下纸片一拉,就会出现不同图案。宫里供奉“护国蛇岳公王”,每年农历九月十五要举办大型文艺晚会,届时周围村庄的农民都要来观看,难怪广场要有那么多长凳。 而石头坪村的东岭小学旧址却很荒凉。一座西式大院子,两层,四四方方,有20多间房子,大门紧闭,前面和旁边杂草丛生。据说这是罗輋村籍的“国大”代表钟超武建的。钟超武是个亦正亦邪的人物,起初参加农运,加入红军,反“AB”团时因害怕遭迫害离队自立队伍成为土匪,后来加入国民党军队参加抗战。由于匪性不改,以走私、贩毒为资本,相传“家家都有丈母娘”,把社会治安搞得非常乱。因结发妻子叶氏表扬他“目光胜过贼”,便安排手下护送叶氏回娘家时在半路暗杀。但这位文盲武夫,在拥兵自重之后,也体会到文化的重要,特聘名人陈觉民为他的老师,每有空闲,便勤学苦练,每天能背写一条歌词。由于切身的体会,1935年6月,他在家乡罗輋慷慨解囊建了一幢楼两层16间教室、共计1300多平方米,取名成昌学校,让儿童入学。1942年时任挺进独立大队队长,用自己的“成昌楼”作为公平初级中学的校址,还被推举为公平中学校董会董事长。开学时,钟超武任校长。及后,他还经常到学校向师生作报告、训话。1943年在公平布街翰林馆办起一所客家政本小学两个班,让讲客家话的学生入学。1945年日军第二次进犯,公平水产学校和中学迁到其辖区和黄羌乡坑尾头村,学校经费和师生伙食全由其负责供给。解放前夕,粤赣湘边纵队东江一支五团政委蓝训材劝说钟超武投诚,被海丰县长戴可雄获知,马上电报广东绥靖公署,绥靖公署主任兼广东省长薛岳批准就地枪决钟超武。 我们刚要离开东岭小学旧址的时候,海丰作家邱惠谊忽然恍然大悟地说:我的出生地就是在这里。原来她想起了自己出生于黄羌东岭小学,按时间算该是这老校址。 黄羌现在最出名的是“虎噉金针菜”。这里以前四周是山,经常听到老虎叫,老虎叫当地话叫虎“ham”(类似“喊”),可能后人写成文字,觉得“喊”字太俗,便取了个“噉”字,想不到,普通话“噉”字不读“撼”,而读“旦”,如果从音义近似来看,叫“虎喊”更佳。难怪许宇航介绍是“虎喊”时引来周围几名小朋友的哂笑。现在都这样了,改也没必要了,正如惠东县的稔山镇,你说“念山”,个个知道,若说“稔山”,就没有人知道了。2012年春,笔者参观了“虎噉金针菜”生产基地后写了两首竹枝词。其一:“虎噉群山梦未醒,村姑结伴戴寒星。黄花待放犹含露,摘满竹箩天渐青。”其二:“村姑早起采黄花,踏露对歌月半斜。人问金针哪里好,俺家虎噉顶呱呱。” 金针菜一畦接着一畦,绿葱葱的,每畦零星几朵黄花。女作家们纷纷下园留影,也不嫌黄花少,蹲下去,摆个甫士,拍个照,看其美滋滋的样子,内心一定美得像黄花一样灿烂。 最后一站是公平水库,先去参观大坝下面的钟敬文公园。民俗泰斗钟敬文汉白玉坐像面对水库,下面刻有“人民学者钟敬文”。碑林有国家领导人及著名作家、学者的题词。我在五年前来过,曾经写了一首《钟敬文的眼镜》:“眼镜从汉白玉飞奔而出/拨开学院的水珠/渗透水库的湖面//眼镜利用眼睛深邃的风/淘洗了田野绿的生态/从泥土中嗅出了千年的不朽”。 为了更好地观赏公平水库,我们转移到大闸门的地方,大坝上有国家副主席董必武的题字“公平水库”。到了坝内,有条大型水泥横梁,站在上面,望着脚底的绿水,还是有点心虚。水库一望无际,有两个小岛。笔者对大家说,小岛以前是山峰,那个大的我去过。那是去年夏天,和画家王秋奇兄一行坐船游水库,并写下一首诗:“风平岸阔几环湾,红日西斜云彩殷。孤岛青葱水中卧,曾经耸立傲群山。”听说海丰作协主席石磊的老家在水库底,我开玩笑说,今后可以叫作家们穿潜水服探访石磊故居。(来源:汕尾日报王万然)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