碣石镇老干部陈列,离休之后发挥余热,热心社会公益,做了许多好事。如协助调解、平息宗族或邻里间的大小矛盾纠纷百余宗;带头发动群众捐款支援当地建设自来水工程;组织全镇老人签名响应殡葬改革等。其中,最为突出的是二十多年来为创办 “老人之家”,陈列倾尽其力,三次带头捐款,并动员众多老干部、老朋友和社会热心人士捐献,多次筹集资金共130多万元,先后建成了老人之家、办公楼、颐乐园、敬老院等,吸引参会老人达2000多人。 一生行善、乐做好事的陈列也因此成了当地名人,受到了人们的尊敬! 倾心筹建老人“娱乐园” 改革开放之后,陈列因病提前离休。病愈之后,闲来无事的他经常到玄武山东北侧一处由亲戚开设的“养花圃”,与一些经常也来这里闲坐的老人聚会聊天,逐渐形成了一个“老人圈”。经常聚在大榕树下乘凉的老人们有一天不约而同地想到,如果能够修建一个专供他们老人家活动的公共场所,那该有多好啊!这个想法一经提出来,便得到了大家的积极响应。于是,陈列与18位老人于1989年重阳节那天,共同发起组织了碣石“老人福利会”筹备工作,一下子便吸引了许多人参加。大家一致推荐陈列当会长,请他牵头组建“老人乐园”之事。 众望所托,陈列毅然承担。他首先带头捐款、献地,不仅捐出自己多年的积蓄1.3万元,还把自家以前在这里购置的300平方米的宅基地以低价转让出来。然后四处奔走,先后发动了三次捐款,共筹得资金40多万元。在发起的过程中,大家都被陈列这种热心公益、无私奉献的精神所感动,使那些地皮被规划进来的业主也纷纷同意出让。同时,涉及到上百穴坟墓要拆迁,陈列一一上门耐心做思想工作,终于取得了坟主们的同意。最后购得土地2800多平方米。从筹款落实资金到购买土地、动员迁坟、施工建设等等,陈列一马当先,带领会员骨干们一起经过了5年艰辛的努力,至1995年先后建设了两幢大楼作为“老人之家”。当地的老人们终于有了一个属于他们自己的“娱乐园”。里面设有音乐、图书、健身等功能室,老人们在这里吹奏拉弹、打太极、玩牌下棋、打麻将,自得其乐。 10年之后,陈列为了老人的福利事业,再创奇迹。那是因为原来建在镇内的敬老院,由于年久失修,场地逼仄,镇政府决定另选地址新建,但一直找不到合适的地方。最后,有关领导来找陈列商量,问他能否在“老人之家”范围内的空地转让一块地皮出来建老人院,而且还希望他能出面组建。但政府仅有25万元的专用资金拨给敬老院建设。这等于既要求他无偿献地,又要他再筹集更多的资金,如此 “苛刻”的条件,没想到陈列却一口应承了!对此,他只有一个想法,让敬老院的老人们能住上一个比较舒适的环境,是一件好事情。因而,他决定挑起这个重担。刚好那个时候他正在筹备再建一座颐乐园供更多的老人分享,想也想不到建敬老院的任务同时又落在了他的身上。当时,有人泼冷水说,仅凭那么有限的资金,就要建两幢大楼,真有可能吗?他真能建成吗?甚至有人怀疑里面有什么猫腻,陈列听了一笑了之。 陈列再次带头捐出了自己的全部积蓄3万元。老年会的积累资金5万元也全部捐了出来,其他会员跟着纷纷捐款,但资金缺口还是很大。为了筹到更多的钱,一把年纪的陈列不顾风湿病痛,一路奔波,到广州、深圳、韶关等地发动那些出门在外的老同事、老干部,还有自己的亲戚朋友、热心人士等捐款,一共筹得资金近50万。 2005年底,敬老院和颐乐园开始动工。建设期间,为了尽量节省,陈列和他的团队精打细算,每购买一宗材料都要从质量、价钱货比三家,再侃到最低价。更不顾自己也在做建材生意的亲戚向他推销材料的情面,他所坚持的原则是价钱面前没有亲疏关系。为了节俭,他在工地的一切费用全由自己负责,从不向公家报销一分钱。 经过好几个月的努力奋战,一幢套房式二层建筑面积700多平方米的敬老院和一幢庭院式二层建筑面积1300多平方米的颐乐园,终于建成竣工了,同时还铺设了占地面积1000多平方米的广场、假山、莲池等配套环境。随即,向社会公布了建设该工程所投入的全部费用为近90万元。人们一听,都感到太不可思议了,两幢大楼的建设费用不到100万,听起来近乎是一个奇迹!连当初那些抱怀疑态度的人都不得不心服口服,并由衷地说,“小钱”办大事,当初真是错怪了陈老!” 用文化理念和谐调解 陈列在群众中享有极高的威信。因而,大家有什么事情也爱找他想办法,或出出主意。特别是那些邻里纠纷、家庭矛盾、甚至打架斗殴、宗族间恩怨纠葛无法解决处理的,许多人就会请陈列出面做“公亲”(调解人)。这么多年来,经他协调解决的大小矛盾不计其数,对维护一方稳定、构建和谐社会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上世纪90年代,在碣石当地竟然存在着因各种原因被杀却拖了好几年仍无法安葬的7具“停尸”。后来,在省政府的高度重视下,责令地方一定要妥善处理。当地政府鉴于陈列在社会上的威望,诚意邀请他出面协调解决。陈列领命之后,召集了好几位有名望的老人,组成了“调解团”。首先向各位“苦主”现身说法,以“死者入土为安”的理由入手,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地劝说他们既成现实已无法挽回,再如此悬而未决,岂不是让自己死去的亲人之灵魂更加难以安宁,这是万万不可的呀!通过一番苦口婆心的劝说,功夫不负有心人。这个“调解团”在陈列的带领下每天转战,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协调,耐心开导,真情付出,终于圆满解决了困扰当地好几年的7具“停尸案”,轰动一时,甚至流传至今。 还有一个也是很棘手的典型个例。那是陈列的一位宗亲与邻居因宅居建设而引起的矛盾。问题刚产生时,虽然是对方无理在先,但事后人家已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按当地的规矩办了“四式礼物”上门向其赔礼道歉,这位宗亲也接受了。但没想到受礼之后,这位宗亲在对方也修建房子时仍不依不饶,进行报复,多次阻止其建设,搞得对方一时无计可施,只好停工。结果被拖了几年也无法把房子建完整,对方苦不堪言。最后经人介绍,找到了陈列,恳求他出面解决。陈列了解了事情的经过之后,和族内的几位老人一起上门对这位宗亲进行劝说,岂料他不买帐,依然我行我素。陈列经过一番思量,心生一计。他吩咐对方选定开工的日子,继续动工,但对方听了心里没底,问陈列说,这样行吗?陈列说,你只管放心去做,我自有办法。对方只好将信将疑地按陈列的说法去做。开工之前,陈列已约好了几位族内的长老,于当天一早吃了早餐,就直奔“事发地点”,只见那位闹事的宗亲请来了十几位年轻“打手”已在此守候,准备等对方一动工就要大闹一场。却突然被一群老人包围了过来,而这些年轻仔有的是认识这班老人的(因为是宗亲,脱不了有些沾亲带故的干系)。年轻人一看这个架势,一下子作鸟散状,逃之夭夭…… 陈列利用文明的力量终于驯服了这位顽固的宗亲,并跟他“约法三章”,从此以后不准他再无事找事欺负对方,还要求他在当地作为“大姓”(与其同姓的人多)不要欺压“小姓”(异姓的对方人少),而是要平等对待、甚至要爱护对方、和谐相处等。陈列这种侠义豪气的处事风格和魄力,令人佩服不已! 随着时间的流逝。那位宗亲有一天终于开悟了,他亲自登门向陈列谢罪,说当年如果没有他出面极力调解,后果不堪设想,更为难得的是,就在陈列再次扩建老人院时,这位宗亲的儿子捐献了两万元以表达诚意,一时成为美谈!(来源:汕尾日报 记者 郑冰利 通讯员 蔡金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