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建设银行
查看: 23593|回复: 0

[陆丰] 汕尾沉积文物发掘者—— 记中国收藏家协会理事黄水河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1-10 13:03:2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身为中国收藏家协会理事、中国艺术品鉴定师、汕尾市收藏家协会会长的黄水河,一无家传二无师授,却开辟了我市收藏界一番天地。他是怎么走上收藏之路的?又是怎样成为发掘汕尾地区沉积文物的开荒牛的呢?

结缘收藏情不移

黄水河自幼好学,早早就显露了对收藏的爱好。上世纪七十年代,投笔从戎的黄水河所在部队驻扎在陕西耀州黄堡,这是个文物古玩丰富的地方,他经常利用周末跑到耀州窑古窑址现场和周边百姓家里访问,遇到古老的瓷器就跟老乡商量买下来。几年时间,他幸运地淘到许多唐宋“耀州瓷”。有一次在一位姓肖的老乡家里,黄水河发现其饭桌上摆着一个盛着辣椒的四系菠萝纹罐和一个碗。看那罐,所刻花纹线条下凹低于釉面,他判断这种工艺应属北宋时期;看那碗,印花纹图案凸起略高于胎面、立体感较强,有半浮雕的效果,纹饰清晰、布局繁密完整,应为北宋中期器物。他爱不释手,询问中知道两件瓷器是老肖的祖辈留下来的,便泡着要跟老肖买,老肖经不住他软磨,同意了,要价30元,他毫不犹豫地买下来,花了当时月工资的一半。近年,专家评估这两件确属宋代耀州瓷,价值分别为人民币30万、6万元。这是他第一次“捡漏”。

回首收藏之路,黄水河自言虽然没有栽过大跟头,却时常栽小跟头。有一次他看中了一个河南人的一件青铜瓿,该器物分量轻、红斑绿锈,有脱胎的特征,十分诱人。他买下后才发现该器物竟然是高级塑胶仿的。1995年,经熟人介绍,有位汉中籍人士带来8件“土沁”斑斑的定窑瓷器,黄水河因是熟人介绍,不疑有它就买下了,后经认真研究才知道受骗上当了,所谓的“土沁”是人为胶上的。他总结收藏的经验教训时说:“开始收藏一定要把钱包捂紧。”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黄水河转业到陆丰县委对台工作办公室工作。当时,对台实施“三通”的通商部分,叫“小额贸易”,每次限量5万美金以下。经营范围为:台湾渔民渔船进来的货是电器、音响、工业原料等;供渔民需要的鲜活海鲜、地道药材、工艺品等。

工艺品(包括古代艺术品)涵盖的范围很广,瓷器、字画、玉器、铜器、木角贝雕等等都包括在内。改革开放初期,我市沿海走私活动曾十分猖獗,许多外商与内地的文物贩子长期在这里聚集出没,这里自然成为文物艺术品的集散地。对台小额贸易如果把握不严,便成了一条变相的合法走私渠道。黄水河严格执行有关法规,保留下了大量文物。他略举了几个例子:一次,台商李先生要求带走一件鎏金铜无量寿尊佛,私下送给他一块金手表以通融放行,他拒绝了。现在这尊元代鎏金佛像存放在汕尾市收藏家协会藏馆里。又有一次,台湾渔船船主合泰先生,要带15件瓷器上船,经查验有5件青花瓷,器形俊秀、色泽艳丽、晕散、有水墨画效果,应该是明代永乐宣德青花瓷瓶,他出示了《对台小额贸易有关规定》,阻止了这些瓷器的外流。

上世纪九十年代起,黄水河担任市外经开发总公司总经理,有更多的机会接触境外古董商与国内文玩经营者。对于将要离境的文物,他都想方设法阻止其非法出境,进行抢救性的收藏。1990年夏,韩国一家食品加工企业一行三人考察汕尾,几天后离开时,要带走一件战国时期的双连漆杯和一件乾隆时期的剔花漆瓶,黄水河出示海关的监管规定,令韩国客人同意留下文物,黄水河拿出人民币6万元补偿他们。现在这两件漆器也存放在汕尾市收藏家协会藏馆里。1994年秋天,黄水河得知旧海洋宾馆内有外商与河南籍的古玩经营者正在交易古物,便找到那位古玩经营者,说明文物保护的有关规定,让两件青铜鼎和几件明清瓷器得以留在国内。

千金散尽为收藏

黄水河没有从父辈继承多少财富,但收藏是靠经济支撑的,为什么他能成为著名收藏家?答案是:省吃俭用,唯物是舍!他当了近三十年的“老总”,没有西装革履配名表,没有豪车,没有别墅。为了收藏,他把转业的安家费用花光了;上世纪八十年代,他转让了老家碣石镇内的两处宅基地近300平方米;九十年代,他又转让了陆丰城东的房地140平方米和连厝围的房地300多平方米。他把转让的收入几乎用于收藏。几十年的收藏,藏品数以千计。藏品以“真、精、新、稀”著称,受到广大藏友的好评。为了鉴定藏品的真伪,进一步了解每件藏品的价值,他三次自费请来京城有名的鉴定专家,进行“三堂会审”。为了提高收藏鉴赏水平,2008年他参加国家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举办的“职业艺术品鉴定师”培训班,经过考试合格,获得资格证书,成为汕尾市迄今为止唯一的“中国职业艺术品鉴定师”。

乐为收藏事业当忙人

在汕尾收藏家协会成立之前,收藏爱好者处于“散兵游勇”状态。改革开放近四十年,我市许多民间收藏家积蓄花光了,家里的地方放满了,这些收藏品出路在何方?大家都很迷茫。藏友们多次推荐黄水河当会长,他都推辞了,直到2010年退休后,才挑起了这个担子。从此黄水河四处奔波,报批、资金、场地都是棘手难题,可他干得不亦乐乎,他说:参加就是奉献,操劳奔波是应该的。

汕尾究竟收藏了哪些有价值的藏品?带着这个问题,他跑遍了汕尾各地,主动上门免费为藏友鉴定近百人次,从中了解到文物类别、年代、数量以及历史价值、文化艺术价值、经济价值等情况,做到心中有数。通过深入了解他得出结论:汕尾地区沉积文物数量和质量非常可观,主要有历代陶器、官窑瓷器;玉器;铜器;金银器;书画;杂项等。

协会成立不到3个月,黄水河便利用良好的人脉资源,带领有关人员,上书中国收藏家协会,建议在汕尾召开沉积文物研讨会。这个建议得到时任国家藏协会长闫振堂、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杜耀西等领导的高度重视,一个月内即派专家组考察了汕尾。专家组深入我市藏协部分会员家中、古玩门店、民营博物馆、文化企业等场所考察,最后充分肯定了黄水河的结论:汕尾市有丰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艺术珍品,沉积文物着实不少。

2011年5月,黄水河代表我市出席中国收藏家协会第三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并作了《汕尾地区沉积文物发掘情况》的发言,引起与会代表的极大兴趣和关注。中央电视台华人频道对他做了专访,摄录以《发掘历史沉淀的光芒探寻艺术藏品未来》为主题的视频,时长达26分钟。这段视频解释了我市拥有大量沉积文物的缘由:千载一逢的改革开放的天时、得天独厚的沿海地利、部分人先富起来的人和以及“沉积文物”发掘情况和发展的宏大设想。播放后受到同行的高度肯定。

为了加大对汕尾地区“沉积文物”收藏的宣传,2013年秋天,黄水河自掏经费人民币3万元,编著出版了《汕尾地区“沉积文物”系列之一元末明初小件青花瓷》,这既是我市“沉积文物”收藏成果的展示,也是藏友们学习的好资料。2015年6月5~7日,他赴京参加了“中国收藏家协会2015年理事大会”,在大会发言中再次宣传汕尾地区的“沉积文物”,引起中国收藏家协会会长罗伯健、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杨晋英、副会长叶生星、韦嘉等人的重视。汕尾许多有识之士称赞汕尾收藏家协会又为汕尾文化建设做出了新贡献!(来源:汕尾日报  记者  沈洛羊)


汕尾沉积文物发掘者—— 记中国收藏家协会理事黄水河.jpg


楼主热帖
[汕尾资讯] 南方医科大学服务队赴陆丰开展多维服务 让政
[汕尾资讯] 风雨之中显担当——陆丰市党员干部全力防御强
[汕尾资讯] 陆丰开展全域卫生整治行动
[汕尾资讯] 300多名陆丰市直机关党员干部参加无偿献血
[汕尾资讯] 超20万亩陆丰早稻开镰
[汕尾资讯] 陆丰开展夏日防溺水宣传活动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市民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