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丰织牢“严打防控平台”三张网 去年全县“三级平台”共受理矛盾纠纷案1265宗,调处率97%
去年来,海丰县围绕平安建设,维护稳定这一主线,织牢“严打整治、治安防控、三级平台”“三张网”,落实责任制度,前移维稳阵地,不断提升防范打击违法犯罪能力,推进矛盾化解常态化,促使一批社会矛盾和纠纷得到了有效的化解,群众安全感大大提升。 “天眼”助力 点线面三结合 海丰县把治安视频建设纳入全县十大民生工程和平安建设的重要工作,大力推进。在公安、综治部门等的努力下,去年9月,社会治安视频监控及治安卡口系统(一期)项目建设,通过了省的最终验收。该系统现有370个高清视频监控点、6个违停监控点、8个高清卡口,共669支高清红外摄像枪和66只高速球机,各级监控中心(室)显示大屏、机房、后台设备以及智能监控、实战平台等设备配置完成。该系统进入营运阶段以来,为全县社会治安防控和侦察破案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和基础保障。 该县公安机关联合综治力量,对县城地区采取分路段、落实责任的方式落实大防控措施,织造起点、线、面三结合的防控网络:在县城主要路口设置卡哨;在主要交通路段和人员密集场所实施武装巡逻和查缉;在重点部位和场所实行“门前三包”。结合全县开展“六大专项”等打击整治行动,严厉打击聚众闹事、“两抢一盗”等违法犯罪行为,及时处置和控制突发事件,维护路面治安和交通秩序。 平台给力 矛盾调处于萌芽 该县充分发挥“三级平台”的作用,强化信访维稳工作。去年来,全县“三级平台”共受理矛盾纠纷案件1265宗,已调处1227宗,调处率97%。收到群众感谢信32封、锦旗12面。全县信访呈现“两高一下降”好势头:“县委书记大接访”活动受理群众诉求化解率达到93%;全县各类矛盾纠纷调处成功率达到97.8%;群众上访数量下降。 同时,该县坚持“一月一排查、一碰头、一例会、一交办”制度,确保了信访案件受理和调处工作正常运转。全县排查重大矛盾纠纷并列入省、市、县台帐28宗,已办结28宗,办结率100%。特别是在开展“五大领域”专项整治中,全县排查矛盾纠纷676宗,已化解584宗,化解成功率达到86.4%。如去年9月15日,赤坑镇某村因“兴汕”高速公路赤坑大化段改道的问题集体上访,由于该县行动迅速,事态当天得到有效控制,防止了二次事件的发生。 关口前移 解决民众之难题 该县还狠抓“三个前移”:精力前移、力量前移、工作前移。县、镇党政把主要精力放在抓基层工作,为群众解决实际困难,并充实村(社区)综治信访维稳工作站力量,第一时间最大限度化解矛盾纠纷,大大减少了信访维稳压力。 该县进一步完善稳定和治安形势分析研判机制,每月底、每季度、半年定期召开稳定和社会治安形势分析研判会,分析维稳、治安总体情况,梳理涉稳、涉访、涉舆情等突出问题,研究可能引发重大问题和群体性事件的隐患苗头,提出具体化解措施和解决办法,及时落实领导和单位的责任分工,督促有关领导和单位做好化解工作。对重大社会矛盾问题,及时组织会商研判,做到问题不解决不“销号”。把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决策和重大事项纳入稳定风险评估工作之中,县维稳及综治办指导全县各重点领域制订本系统风险评估的《实施细则》,建立起一套切合实际行之有效的评估体系。 去年初,该县发生了“3·20”海城镇新园市场旁一精神病史男子持刀伤人案件和“4·24”附城襟德路伤害案件两起影响较大的疑似精神障碍患者肇事肇祸案件。为做好防范严重精神障碍患者肇事肇祸工作,县综治办细化落实措施,各单位分工负责,组织专人排查、登记有暴力倾向的精神患者,加强对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的筛查、发现、登记等工作,并填写《海丰县严重精神障碍患者调查表》;医疗、民政部门通过医疗保险、低保或临时救助等方式统筹安排,解决贫困患者的实际困难,推动相关救治救助政策的落实。对实施暴力行为,又依法不负刑事责任的精神病人,由人民法院决定予以强制医疗。(来源:汕尾日报 记者 唐日升 通讯员 曾国明 陈小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