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4日,由汕尾日报社和陆河县委宣传部共同举办的“文化之旅”走进陆河县东坑、水唇、河口、新田四镇,来自汕头和本市的40多位作家畅游共光、罗洞梅园,感受昂塘洋楼、激石溪革命根根据地的红色文化。 当天上午,作家们先后进入东坑镇的共光梅园、水唇镇的罗洞梅园,流连在漫山遍野、飘香四溢的梅花海中,诗情画意满溢、欢声笑语一片,纷纷拿起相机、手机留下美丽的瞬间。他们纷纷感叹:“走进梅林,仿佛走进了一片白色的冰雪世界。”陆河县是著名的“中国青梅之乡”,共光、罗洞因种植规模大,有其代表性,每年梅花盛开时节,都会吸引大批游客。尤其是罗洞梅园,这两年投入大量资金,开发了许多新景点,渐成规模。作家除了解两个村庄近年来充分利用本地山源优势和独特的气候条件,大力发展青梅种植业,使之成为陆河县新的生态品牌外,还听取导游讲解关于梅花的传说。据传早在唐宋年间,客家先民为逃避战祸迁徙至陆河,当时这里还是一片蛮荒之地;先人们栽下了第一棵青梅,当青梅繁衍开来,渐渐壮大成林,客家人祖祖辈辈便以种植青梅为生,直到如今。 下午,作家们前往河口镇昂塘古洋楼(也称时雍楼)。该楼是清末年间(1905年)昂塘富商叶康俊建造的。据现有资料,该楼是海陆丰最早的一座钢筋水泥结构的西式建筑物。在昂塘洋楼里,曾经谱写过海陆丰革命史上光辉的篇章,为海陆丰人民的解放立下不朽的功勋。在1927年陈炯明兵败,残部张作梅逃至河口,时雍楼主叶少贤为借助其部作为保护伞扩张势力,便接张作梅驻扎于“洋楼”。但紧追残兵的东征部队穷追不舍。当时孙中山的学生叶德修趁机带领暴动,目标指向时雍楼,打击了当地地主盘踞已久的封建势力,从此该楼便由共产党地下组织接管。 作家们还前往激石溪革命根据地历史纪念园。激石溪曾经是革命早期中共东江特委、海陆紫县委、海陆紫县苏区、红二师、红四十九团、陆丰县委、陆丰县苏维埃政府等革命领导机关所在地,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彭湃等在这里留下了革命足迹,中共第五届中央委员杨其珊和早期革命家范照南以及数以千计的红军指战员在这里为革命流尽了最后一滴鲜血,数以千计的激石溪人民为革命献出了生命。激石溪革命根据地历史纪念园位于陆河县新田激石溪林场,周围群山环抱,空气清新,风景宜人。景点从山脚向上延伸而建,形成革命根据地纪念园、革命烈士纪念碑和景区牌坊的一系列景观。(来源:汕尾日报 记者 沈洛羊 摄影 孙彦修) 作家们在陆河东坑万亩梅园采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