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扩容迫在眉睫 携汕尾打造“大深圳”
本帖最后由 solinson 于 2016-1-29 21:01 编辑深圳扩容迫在眉睫 携汕尾打造“大深圳”
文 | 苏连晨
根据省国土资源厅2015年公布的数据,深圳的城市开发强度接近50%,位居四个一线城市之首,远超30%的生态宜居警戒线。开发强度接近50%是个什么概念?也就是说,深圳每2平方米,就有1平方米是水泥地。根据国际标准,开发强度超过30%就不宜居了。目前,深圳未利用土地只有4360公顷,仅占全市总面积的2.23%。根据深圳未来的城市发展规划,深圳城市建设用地将控制在总面积的50%以内,未来深圳新增建设用地将不足150平方公里。有专家认为,这种过度开发除了影响生态,也在影响着深圳的发展后劲,日后或将“无地可用”,严重制约了优质项目的落地。
“170多年时间里,香港只开发了24%的土地面积;而在短短的30多年里,深圳的土地开发强度已经接近50%。这块土地多年来保持着年均25%以上的增长速度,人均GDP全国第一,堪称世界奇迹。” 深圳的土地开发强度之大尤为显著,直接导致该城市的土地资源紧缺。至于如何解决这一问题,该到哪里去寻找下一个发展空间?答案就是汕尾。
“解决新加坡的问题要到中国来,解决深圳的问题要到汕尾。”深圳、汕尾两地近在咫尺,汕尾距离深圳市仅60分钟车程,如果厦深铁路通车后只需40分钟,水路也只有50海里。深圳与汕尾,一边是过度拥挤没有发展空间,另一边是有大量闲置的土地和发展相对滞后,可谓是“郎情妾意”“情投意合”“一拍即合”的事情。深圳的行政区域面积小,只有1952.8平方公里,单位平方公里产值已经接近4亿元,达到当年美国、日本、德国等国工业化中后期的城市水平。而汕尾具有5200多平方公里的空间,是粤东第一土地大市,且单位平方公里产出只有0.06亿元,无疑是深圳理想的合作对象。目前深圳已面临土地、空间资源、水资源和环境资源等四个难以为继的局面,过高的人口密度已成为潜在的影响城市良性发展的因素之一。为保持深圳这个特大型城市在人口、经济、社会、资源和环境等方面的协调发展,深圳新一轮城市发展规划应对中心城区人口提出疏散的策略,建立“深圳总部+汕尾基地”的经济共同体,是解决目前问题的最好办法。通过发展总部经济来控制人口规模。要吸引大公司总部来深圳落户扎根,利用总部经济的极化效应和扩散效应,把产业链条中的生产加工基地通过各种形式安排在成本较低的汕尾地区,形成产业链和价值链的合理分工,使大量从事生产加工的人员从深圳分流出去。同时将汕尾作为深圳特区的延伸,作为深圳实际管理的一部分,实行与深圳经济特区相同的政策,两者优势互补、紧密合作就可在东翼沿海地带再造一个或数个深圳。
{:4_102:} 支持海丰县 陆丰市 陆河县改县设区! 汕尾一体化,海丰自己都管不好!还想管汕尾市!笑掉大牙!!! 痴人说梦!中间隔着惠州,怎么并入?若真的深圳合并汕尾,现场表演学狗叫! 汕尾的出路就是在改县设区!海丰管汕尾市还是一个鸟样!我支持改县设区!设立海丰区 迫在眉睫! 初生牛犊无知者 发表于 2016-1-29 21:24
痴人说梦!中间隔着惠州,怎么并入?若真的深圳合并汕尾,现场表演学狗叫!
你说的 汕尾并入深圳,是唯一出路。只有这样,汕尾才能真正的得到发展和得到重视。 建议深圳成为第五个直辖市,汕尾划入版块。实现大发展 恐怕汕尾的楼价又要高涨了! 一般家庭永远买不到一套房子! 深汕合作区应该是省政府的一个试点,一当试点成功,就复制这种模式合拼汕尾。 我并不懂如何做才是最好的,只是提供一点思路,不知道是否可取?
拆迁难度很大,建议帮助拆迁的居民建设新楼房,降价供这些人居住,被迁拆但配合的居民获得“拆迁良民证”,凭该证可以享受六折购房优惠。
征地应该向附城镇往汕尾的海丽大道征地,建房屋和店面,可以由政府出面要求任何新楼房都必须要建四层店面,店面的租金一半分给当地被征地的农民,且做到账目公开公明公正。
四层店面就比一开始的一层店面和摆摊利用了更多空间,可以收取更多租金,从而可以反馈给被征地的农民们!
这些被征地的农民们可以获得“征地良民证”,上面写着被征多少地,因此在分租金时,可以按照自己被征的地所占的份额来分。
不知道是否可取?
大家觉得是否可取呢? 粤-汕港-龙 发表于 2016-2-2 22:27
一般家庭永远买不到一套房子!
一套买不到,可以买两套。 {:5_142:} {:5_142:} {:titter:} {:lol:} 学校后勤部是一个容易滋生腐败的地方,虽然不是所有后勤部人员都不作为,但也有那么几个学校的几个人员不作为的,要先治理学校后勤部腐败问题,可以将所有物业管理交给深圳某家物业管理公司集团全权打理,费用由深圳市政府支出。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