硕炫 发表于 2016-2-17 22:30:28

2015年黎明书院“我的家乡”征文比赛三等奖文章

本帖最后由 硕炫 于 2016-2-17 22:37 编辑

         喜爱海陆风观崇尚纯朴民风                         --略记家乡的自然景观和风土人情

         汕尾市城区捷胜镇是个有600多年建置史的滨海文化古城。捷胜是生我养我的故乡,家乡的自然景观和风土人情陪伴我成长。
    捷胜多名胜古迹。城内有观音堂、城隍庙、隍庙戏台遗址等古迹,我小时经常跟亲人到观音堂、城隍庙拜神,有时下午还跟亲人到城隍庙看社戏,我有机会领略了戏剧艺术的魅力,熏陶了自己的性情。
    捷胜城外的名胜古迹主要集中在西南一带,捷胜得道庵风景区位于捷胜城西面的山丘上,它建于明代,“文革”时期被毁坏,以前我听前辈们说那时得道庵受破坏后的残存景观,心里感到很可惜。我现在看到的是改革开放以后整修后的得道庵,只见得道庵里面树木繁阴、翠竹成林、鸟语花香、宫殿辉煌。得道庵秀丽的景色往往令游人留涟忘返,山门左侧周围石壁上苍劲有力的书法令游人驻足鉴赏,大雄宝殿内左右两侧壁台上千姿百态的十八罗汉情趣妙生,确实能使游人领略到艺术美;“石船泛陆”和“仙井磐空”的神奇传说,让游客们遐想万千,启迪着人们的梦幻世界……得道庵确实能够让人们领略到风景美和艺术美。
    位于捷胜城南面有一个旅游景点“黎明洞”(俗称石厝),这是明朝名士廖天佐隐居的地方。他为了表明忠于明朝,不仕二君的决心,毅然来这个石洞过隐居生活,在此留下了许多有关他的美谈,他为了避免沿海人民内迁的痛苦,他把自己当时看到的惨状,写了《迁图说》上奏清廷,他这种“挺身而出”敢于“为民请命”的风范,使人深受教育。“黎明洞”有前后两个大石门,洞前面大石壁上刻有廖天佐写的缺字诗文,大石上面留有他与朋友下象棋时用的棋局。这些都是极有研究价值的历史资料。捷胜西南面还有一个旅游景点,就是“云海寺”风景区了,“云海寺”与得道庵有着同样的兴衰史,“云海寺”建在海边沙滩上,从海上望去,云海相接,因而得名。新建的“云海寺”三面绿树环绕,前面银滩开阔、碧海滔滔,龟龄岛浮游,菜屿逶迤,它确实具有动态美,是游人消暑、观景的好去处。
    捷胜城外东坑村后面山上的白石庵,有宋帝女隐居复国的故事,山上的龙潭也是风景美丽的自然景区,捷胜西郊大富乡附近山上的长春洞,是清朝期间的道观之一,捷胜石狗湖口的石狗曾经有许多保护捷胜城的神奇传说,捷胜红沙坝上的七老将祠,它记录着明朝时期守城士兵英勇抗击日本倭寇的光辉历史,捷胜城外还有海上仙岛---龟龄岛的神奇传说和美丽的海岛风景。这些地方风景秀丽宜人,吸引着大量的游客。
    捷胜民俗民风纯朴。捷胜有六千多年的文明史,同时有600多年的建置史,她是中原文化、广府文化、闽南文化等的汇集地,以前外迁人员多,来自不同区域的人们给捷胜带来了不同的文化,这样使捷胜具有文化多样性的特点。古城的先人们在长期的生产劳动中,积累了丰富的生产经验,为后人留下了诸多文化遗产,培养了捷胜人文明待人的民风美德,形成了具有地方特点的风土人情,同时保留了许多民俗,例如:投墟购物、团年开门炮、观舞狮看社戏、猜灯谜、访亲拜年、新屋晋居、妇女送更、婚嫁习俗、丧葬习俗等等,确实是多姿多彩,这些是古代传统的沿承。当然,随着时代的发展,有些不合时宜的民俗有了新的变化,好的保存下来,落后的去掉,这也就是人们说的“移风易俗”吧!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我喜爱家乡美丽的自然景观,我更崇尚家乡纯朴的风土人情!

    作者:黄俊儒
(版权归黎明书院所有,未经同意不得转载,否则追责)





海风大网佬 发表于 2016-2-17 22:52:36

也配上几张上面景色的图片,哈哈。

硕炫 发表于 2016-2-17 23:43:23

海风大网佬 发表于 2016-2-17 22:52
也配上几张上面景色的图片,哈哈。

很好的照片。{:5_142:}

飞过日 发表于 2016-2-18 09:31:45

欣赏

美云 发表于 2016-2-18 09:39:00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我喜爱家乡美丽的自然景观,我更崇尚家乡纯朴的风土人情!

水仙花 发表于 2016-2-18 10:48:53

只去过得道庵,其他地方还没去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2015年黎明书院“我的家乡”征文比赛三等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