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作回文对
本帖最后由 汕尾市民乙 于 2016-2-23 00:58 编辑题东莞常平元宵灯会
常平不夜灯辉映面目如珠雨细微
微细雨珠如目面映辉灯夜不平常 注:倒读联中的“如”亦可改为“濡”(作“如”的借音)。 名为试作,当是习作,不足之处在所难免,敬请网友们斧正,谢谢。
估计斧头近日将至{:4_129:}接招吧{:4_141:} 欣赏 斗志永不息 发表于 2016-2-23 02:32
估计斧头近日将至接招吧
谢谢提醒。{:lol:}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有人愿意给我提出富贵意见,我是乐意接受的。 水仙花 发表于 2016-2-23 10:10
欣赏
仙妹,早上好!谢谢。 有创意,欣赏乙兄回文联。
感觉不夜与如珠不大工整。 飞过日 发表于 2016-2-23 10:35
有创意,欣赏乙兄回文联。
感觉不夜与如珠不大工整。
飞哥好。谢谢提意见!
为适应“回文”,只能宽对了。这一形式(传统对式)在联律上是允许从宽的。 圣人曰;有教无类。
凡是人皆可教,不分阶级,不分贫富,也包括残疾人士。
独有动物不可教,蛇类,过山乌类。
君可读过(东郭和狼)的故事。{:4_141:} 陈显兵 发表于 2016-2-23 13:23
圣人曰;有教无类。
凡是人皆可教,不分阶级,不分贫富,也包括残疾人士。
诗人,你这帖的内容与本帖有关吗?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老苏说;站在另一角度去看事物,才能看出事物真相,如果成日参在这个圈子和稀泥,什么都看不清楚。
面目的由来。
这首诗剖析作者与王安石等改革派不能合群原因,苏轼是悲哀的,北宋朝中两派斗争太极烈,苏轼只能当个流放的官。 本帖最后由 汕尾市民乙 于 2016-2-23 13:47 编辑
陈显兵 发表于 2016-2-23 13:38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老苏说;站在另一角度去看事物,才能看出事物真相,如果成日参在这个 ...
还是那一句——请你先把词典查了!
记得有句外国谚语说过,只有傻瓜才被同一块石头绊倒两次。在这一问题上你好像不只栽倒两次了!
汕尾市民乙 发表于 2016-2-23 13:31
诗人,你这帖的内容与本帖有关吗?
看下去,不要急,听我慢慢道来。 面目如珠?从何说起? 陈显兵 发表于 2016-2-23 13:43
看下去,不要急,听我慢慢道来。
洗耳恭听! 汕尾市民乙 发表于 2016-2-23 13:43
还是那一句——请你先把词典查了!
记得有句外国谚语说过,只有傻瓜才被同一块石头绊倒两次。在这一问 ...
拿出典句,就是前人句子。作依据。
骂鬼用。 陈显兵 发表于 2016-2-23 13:49
拿出典句,就是前人句子。作依据。
骂鬼用。
这几天我已无偿教你不少了。按你的做法,教人是要收“工资”嘀! 陈显兵 发表于 2016-2-23 13:47
面目如珠?从何说起?
按你的说,教了你给工资吗? 火树银花不夜天(毛泽东)
总在这些大名句去太公分猪肉,{:4_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