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不断提高监测预报的准确率、灾害预警的时效性、气象服务的主动性、防范应对的科学性,市气象局去年交出了闪亮的成绩单:我市预报质量从2012年的全省倒数第一,提升至2015年的全省第一:强对流天气预报准确率大幅提升,达到现代化指标;灰霾预报准确率连续三年达标,准确率为100%;气温预报准确率保持稳定,连续三年达标;晴雨、暴雨预报准确率稳步提高。 我市气象台站面貌得到改善。海丰综合探测基地完成全部建设投入使用,气象防灾减灾预警业务用房已顺利封顶;陆河县气象局办公用房于2015年11月11日正式启用;汕尾信息处理中心于2015年12月25日正式进驻启用。 我市气象探测能力明显提高。海丰县气象局建设完成探测基地,已于2015年1月1日开始对比气象观测。陆丰气象监测预警中心动工建设。陆河县气象局已确定科普探测基地用地初步意向,争取2016年开工建设。目前全市已建设4个海岛站、61个区域自动站、3个国家级观测站、1个大型海洋浮标站、1部新一代多普勒天气雷达,初步建成海陆空一体的立体化综合气象探测网。 我市气象预报水平稳步提升。精细化预报准确率明显提高,预报质量评比稳中有升。调整市、县集约化业务流程,合理分工、明确职责,建立功能完整、流程规范、集约高效的天气预报业务框架。2015年1至10月,我市预报成绩排名全省第一。
我市气象服务方式更多样、更贴心。2015年7月1日,网站、微信和手机客户端APP三大新型媒体气象服务平台正式上线,新媒体和传统服务方式共同提供多样化、分众化、对象化的公众气象服务产品,及时发布实况、预测、预警、科普等气象信息,为广大市民提供及时便利的气象服务。“汕尾天气”微博粉丝量仅次于广州、深圳,排名全省前三,成为气象服务的“生力军”。针对陆丰核电、红海湾发电厂等大型企业开展针对性服务。制作年度气候公报,对当年气候特点进行总结,对超强台风“天兔”、特大暴雨等重大灾害性天气过程进行回顾,将气候公报的发布工作常态化。(来源:汕尾日报 记者 邓良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