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侨管理区竹园里村民小组副组长陆明来年届七旬,但他热心服务群众,甚至在病重时仍念念不忘工作,几年来为群众做了不少好事,受到很多人的好评。 带动村民建设 陆明来是印尼归侨,为人和蔼可亲,人称“陆叔”。他1968年参军,1972年退伍后安排在侨区汽修厂工作,几年前才退休。退休后,因为其古道热肠,被村民选为村民小组副组长。“他非常关心村里的发展,做事认真,相信他能够当好村干部,所以我们选上了他,而他也没让我们失望。”一位村民告诉记者。 陆明来在村民小组里是有威望的。他没当村干部前就积极呼吁村民做好环境卫生工作,呵护蓝天绿水。许多村民积极响应,以身作则,打扫卫生,环境卫生意识逐渐提高。他还与村里几名有威望的老人一起牵头,让大家募捐资金建设侨心居广场。而后,他当上了村民小组副组长,更是一心扑在侨心居广场建设上:号召大家募捐,争取上级支持……终于,侨心居广场于前年建成。如今,每天早晚都有群众在广场上健身娱乐,侨心居广场填补了村里没有活动场所的空白。 竹园里村民小组虽然小,但事务繁杂,陆明来事必躬亲。他看到侨心居广场有一些少年要打篮球,便自掏腰包买了几个球送给他们。篮球架上的篮网破损了,他又自掏腰包买新球网,还自己爬上去装。群众看见了问他:“您这么大岁数了,爬上去不怕摔?”他回答道:“我这身老骨头就是要为群众服务的。”他还带动村里的老人准备在侨心居建设花圃,种植花草,美化村容村貌。在他的倡议下,老人们有的捐献肥料,有的捐献花草,有的捐出砖石……在大家的努力下,一个美观的花圃很快就建起来了。 陆明来远在广州的女儿怕他年纪大,干不来,让他不要再当村干部了。可陆明来说:“大家相信我,选我当村干部,就该坚持到底。” 善于化解纠纷 竹园里村民小组聚集着不少侨民,生活久了难免出现一些纠纷。作为村干部的陆明来总是凭借自己的威望,积极化解纠纷,让“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村里有个年轻人喝醉酒后猛踢一户居民家大门,对方火冒三丈,要他赔钱,一场斗殴事件眼看就要酿成。陆明来得知后,马上赶到现场进行调解。他先批评年轻人喝酒误事。然后劝说这户居民:“大家庭要团结友爱,宽容大量。”在他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劝说下,年轻人向对方赔礼道歉,双方终于冰释前嫌。 村里有个村民装修房子,为了贪图方便,要取拿别人家放置的沙子用,对方不肯。双方关系剑拔弩张,装修房子的村民甚至找人打伤了对方,而后,又执意不承认,双方争执不下。陆明来获悉后立即和侨区有关部门领导赶过来,积极调解。陆明来以长者的身份分别做他们的思想工作,劝说他们以和为贵,各让一步,有错的要主动尽早承认。结果装修房子的村民答应赔付对方五百元损失费,双方握手言和。 陆明来口才并不好,但因为古道热肠心贴群众,村里很多纠纷都被他一一化解了。如今,村里人感叹:竹园里村越来越和谐了。 无私带病工作 陆明来除了操持村务外,还积极参与侨区第二社区的各项工作。第二社区华兴路是侨区最繁华的路道,每当春节前,来往行人车辆及摆摊经营生意的商户特别多。今年春节前,第二社区发动全体干部维持华兴路秩序。陆明来没有因为自己年纪大而请假。每天早上6点半,他早早来到华兴路执勤,劝说行人遵守交通规则,让摆摊摊主不要占道经营。雨天,陆明来撑着雨伞全神贯注地指挥交通,根本不像一位七旬老人…… 春节前,陆明来和第二社区的工作人员一起给贫困户发棉被。发着发着,他突然脸色发青,感觉胃疼,但他忍着把棉被发完。回到家后,他倒下了,检查后才知道是轻微胃出血,不得不在家休息。过了四天,陆明来感觉好了很多,又提出要工作。社区干部劝他先休息一下,他却认为春节前社区工作忙,硬是要出来工作。于是,社区干部给他安排了比较轻松的活——留守社区大楼审核贫困户名单,不让他往外跑。 陆明来除了村民小组副组长的身份外,还是侨区志愿者联合会年纪最老的志愿者。他经常和其他志愿者一起参与环保活动,总是一丝不苟和其他志愿者一起干完才休息。有时,他甚至冒雨捡拾垃圾,铲掉路边杂草……他告诉记者,“年轻人能做的,我也能做。只要大家都爱侨区,侨区的明天一定会更好。”不少人只要提到“陆叔”的名字,都竖起大拇指。(来源:汕尾日报 记者 彭伟栋 文/图)
陆明来正在管理花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