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议广东省“创均”与“创强”
本帖最后由 硕炫 于 2016-7-30 15:00 编辑小议广东省“创均”与“创强”
近年来,广东省按照国家的要求,努力开展“创建全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简称“创均”)工作,接受国家的验收。广东作为全国改革开放的实验地,经济领域取得了显置成绩,成为一个经济大省,为全国各地的改革开放提供了宝贵经验借鉴。但是,广东的教育教学质量在全国排名不靠前,这与经济大省很不相称。省委省政府为此提出了建设教育大省、强省的奋斗目标,这是一个重要的举措,也是一件惠民工程。教育是培养人才的阵地,是提高公民整体素质的场所,教育“创均”,更是教育公平的体现,广东省在“创均”的基础上再提出了教育“创强”,广东省的“两创”活动,着力提高本省的教育综合实力,设想“一举两得”本是好事,然而,教育“创均”与“创强”毕竟是不同要求的两个阶段,不能“一蹴而就”,应该遵循教育规律。
一、教育“创均”的目标
根据《义务教育法》、《国务院关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意见》(国发〔2012〕48号)及教育部《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暂行办法》(教督〔2012〕3号)的要求,广东省各地开展了“创建全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简称“创均”)工作。按照国家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要求,教育“创均”要达到的总体目标是:扎实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努力提高教育质量,大力促进教育公平,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具体目标是:
(一)办学条件均衡。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硬件设施设备均达到省定标准,生均教学设备值大致相当,均能共享数字化优质教育资源,农村中小学全部建成塑胶田径场。学校布局合理,保证学校改造、扩建、新建用地。学校规模适度,实行标准班额办学;学校办学环境安全稳定,校舍抗震标准达标。
(二)师资队伍均衡。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师生比均达到省定标准;教师学科结构合理,满足课程教学需要;专任教师高一层次学历比例、中高级职称教师及骨干教师比例在校际之间大致相当。校长、教师轮岗交流制度健全。建立促进教师主动发展的机制,教师工资全额纳入财政保障范围,教师培训经费支出不低于教师工资总额的1.5%,学校年度公用经费总额中用于教师培训的部分不低于5%。
(三)教育质量均衡。深化课程改革,规范办学行为,实施素质教育,义务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基本建立,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学生学业合格率均达95%以上,《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合格率达90%以上。
(四)管理水平均衡。坚持依法治校,规范管理,建立科学合理的学校评估考核体系。建立现代学校制度,校园文化建设不断推进,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均有自己明显的特色。学校与社区、社会、家庭之间的联系密切,学生、家长、社会对学校的满意度达到85%以上。
二、教育“创强”的目标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省十一次党代会、省委十一届二次全会精神,全面实施国家和省中长期教育规划纲要,加快推进我省教育现代化进程,努力走出一条具有广东特色的教育发展新路子,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进一步加快创建教育强省、争当教育现代化先进区、打造南方教育高地,2013年广东省人民政府发出了《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我省教育“创强争先建高地”的意见 》(粤府〔2013〕17号)的文件。
广东省教育创强的意见明确了总体目标,到2016年,实现“广东省教育强县(市、区)”和“广东省教育强市”覆盖率均达85%以上,珠三角地区实现“广东省推进教育现代化先进县(市、区)”和“广东省推进教育现代化先进市”覆盖率均达85%以上;户籍人口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36%以上,人才培养数量和质量、自主创新能力和社会服务能力明显提升。到2020年,实现“广东省教育强县(市、区)”和“广东省教育强市”全省全覆盖,“广东省推进教育现代化先进县(市、区)”覆盖率达85%以上;户籍人口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50%以上,高等教育质量水平显著提高;形成以珠三角地区为核心,粤港澳紧密融合,教育现代化、国际化发展水平高,在国内有较大影响力的南方教育高地。
应该说,改革开放、教育“创均”工作的全面开展,为广东提出教育“创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是一个有意义的偿试,但是,教育工作是有规律的工作,它不能立竿见影,只能是潜移默化,需要一定的时间才能见效。再者广东各地的经济发展不平衡,粤东西北地区是经济欠发达地区,由于财力有限,地方政府对教育投入的资金不足,会不同程度地影响教育“创强”工作目标的实现,为此,省委省政府应该周密部署,采取措施,努力实现教育“创强”工作目标:
一要加大教育扶贫力度。经济特区、珠三角经济发达地区要对口帮扶经济欠发达地区办好教育,省委省政府领导应该根据实际分别到经济欠发达地区地级市挂驻,每个经济欠发达地区地级市派2—3人,组成帮扶挂驻工作组,落实具体帮扶工作任务,协调相关帮扶工作,切实做好教育扶贫、经济扶贫的实际工作,助力广东实现教育“创强”工作目标和率先实现“小康社会”,这个可以体现省委省政府领导高度重视教育事业,以上率下,真抓实干做好扶贫工作,不辜负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的期望。
二要加大教育体制改革。教育要发展,就必须对现有的教育体制进行改革,主要包括教育领导(局长)的任命、教师职称的评聘、各地办学成效(质量)的评估、教研课题的研究、校长队伍的管理(评聘)、教育先进(个人、集体)的评选、校长教师岗位交流、校务公开情况、群众(家长)对教育的评价、学生管理(包括大学生)、教学设备管理与使用、学制改革试点等方面,应该进行全面的改革,努力探索有利于教育发展的新路子,争取为全国提供好的参考经验。
三要加强教育质量的监测。素质教育并不是不讲成绩,成绩不好,“一分两率”(平均分、红分率、及格率)不达标,这个学校、这个地区的办学质量就成问题了,主管领导(包括省挂驻的领导)就应该好好反思,切实采取有效的奖教奖学措施,努力提高地方的总体教育质量,真抓实干,用良好的教育质量,使地方人民群众满意。教育质量是否达标应该列入党政干部的考核内容之一,形成领导干部重视教育的良好氛围,教学质量也应该作为教师注册、评聘的重要依据,落实教学工作岗位责任制,中考建议全省统一命题,便于评价各地的教育质量,并且能够更好地与高考全国统一试卷对接,避免不必要的经费开支。
四要尊重教育教学规律。教育“创强”作为一种工作目标提出来是可以的,但是,要真正实现这个目标需要一定的时间,这是涉及教育规律的问题。一般来说,小学阶段要看到好的成效,最快需要三年(半个循环),初中需要三年,高中需要三年,大学也是需要三年。大学生应该严进严出(毕业),大学生毕业要有课题研究成果,高校应着力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研究能力,为“大众创新、万众创业”奠定良好的引领基础。教育“创强”不能靠一次检查就能够评估出来的,它需要进行前后对比,前后就需要一定的时间,并不是教育专家看看材料、看看教学设施,就信口说这个地区、这个学校教育“创强”合格了,那么这个地区、这个学校的教育就真的“强”了,教育是否“强”是需要经受时间的考验,需要得到群众的认可,更需要得到社会的肯定的,一个地方、一所学校的教育教学水平没有提高,教育事业哪里会“强”?如果这个评估是走过场,随便给个合格的评价,授个“创强”牌。那么,这个教育“创强”合格的评价就有“形式主义”之嫌了,这可是当前需要纠正的“四风”之一。
总之,教育“创均”是国家要求,教育“创强”是广东特色,是广东省委省政府对新时期发展教育事业的大胆探索,是广东加快创建教育强省、争当教育现代化先进区、打造南方教育高地的重要举措,广东教育“创均”、 “创强”是推动地方教育发展的“两个轮子”,需要全省各地大胆创新、努力实践,并及时向省委省政府提出工作建议,努力实现教育“创均”、 “创强”目标,为地方培养更多的高素质人才。
黄炫硕写于2016年7月
作品对广东省开展“创均”、“创强”工作提出自己的观点,对于各地更好地组织开展这两项工作有一定的参考作用,教育“创强”是下真功夫的,不是看看材料、教学设施那么简单的,更重要的是看这个地方、这个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怎么样?教育教学研究能力怎样?教师的水平怎么样?盲目评估为“创强”必然会出现“形式主义”现象,这是政府、教育部门应该注意的问题,正如楼主在文章中提出的需要纠正的“四风”之一。{:5_142:}{:5_142:} 有道理 说得很全面、很到位 广东教育“创均”、 “创强”是推动地方教育发展的“两个轮子”,需要全省各地大胆创新、努力实践,并及时向省委省政府提出工作建议,努力实现教育“创均”、 “创强”目标,为地方培养更多的高素质人才。好 东方红日 发表于 2016-7-30 17:07
作品对广东省开展“创均”、“创强”工作提出自己的观点,对于各地更好地组织开展这两项工作有一定的参考作 ...
给力 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师生比均达到省定标准;教师学科结构合理,满足课程教学需要;专任教师高一层次学历比例、中高级职称教师及骨干教师比例在校际之间大致相当。 学校与社区、社会、家庭之间的联系密切,学生、家长、社会对学校的满意度达到85%以上。 形成以珠三角地区为核心,粤港澳紧密融合,教育现代化、国际化发展水平高,在国内有较大影响力的南方教育高地。 广东省的“两创”活动,着力提高本省的教育综合实力,设想“一举两得”本是好事,然而,教育“创均”与“创强”毕竟是不同要求的两个阶段,不能“一蹴而就”,应该遵循教育规律。赞成楼主的观点!{:5_142:} 广东教育“创均”、 “创强”是推动地方教育发展的“两个轮子”,需要全省各地大胆创新、努力实践,并及时向省委省政府提出工作建议,努力实现教育“创均”、 “创强”目标,为地方培养更多的高素质人才。对于汕尾市的教育现状,汕尾市人大、政协委员也应该根据汕尾教育的实际情况,积极向市委、市政府建言献策,督促地方政府努力提高教育质量,做好教育这项最大的民生工程。{:5_156:} 东方红日 发表于 2016-7-30 17:07
作品对广东省开展“创均”、“创强”工作提出自己的观点,对于各地更好地组织开展这两项工作有一定的参考作 ...
谢谢关注。 樱桃 发表于 2016-7-30 19:27
说得很全面、很到位
谢谢关注。 黄鹤 发表于 2016-7-30 21:23
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师生比均达到省定标准;教师学科结构合理,满足课程教学需要;专任教师高一层次学历比例、 ...
感谢关注。 故乡 发表于 2016-7-30 22:42
广东教育“创均”、 “创强”是推动地方教育发展的“两个轮子”,需要全省各地大胆创新、努力实践,并及时 ...
谢谢关注,教育问题是一个民生问题,大家都可以向政府建言献策。 一篇好论文 教育“创均”与“创强”毕竟是不同要求的两个阶段,不能“一蹴而就”,应该遵循教育规律。 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师生比均达到省定标准;教师学科结构合理,满足课程教学需要;专任教师高一层次学历比例、中高级职称教师及骨干教师比例在校际之间大致相当。对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