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越传统的现代“年味”—— 汕尾市民转变观念丰富多彩过大年
传统春节是合家团圆、走亲串门和祭祀祖先的日子,而祭天祈年、民众休闲娱乐狂欢也是春节年俗的主要内容。因此,集团聚、沟通、祈年、庆贺、与娱乐休闲为一体的文化元素,就成了传统春节最隆重的“年味”,并已经积淀形成了底蕴深厚且独具特色的年节文化。时至今日,传统春节的主要文化习俗,基本都完好地继承发展下来。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汕尾市民对春节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更加强烈,而且与时俱进,今年的春节,不仅体现了传统的主要文化习俗,而且还多了一些超越传统的现代“年味”。家庭外出自驾游走把春节期间看作像“十一”等一样的长假,改变以往家庭的团聚内敛的文化元素为寻美外拓文化元素,走出去采风探美。据市直单位工作的老吴介绍,他家与其亲戚老李两家结伴,开着两辆私家车前往梅州,参观了在梅县雁洋镇雁上村的叶剑英故居;观赏了以茶文化为主题,处处是群山环抱,百花繁盛,茶田叠嶂,四季如春的自然景观“雁南飞”,从中理解客家人对“北雁南飞”的根本认同,体味“茶中情”所表达的雁南飞茶文化中与茶结缘、与茶会友、与茶传情的独特意境;而后进入福建,游漳州客家土楼,细品它历史悠久、风格独特、规模宏大、结构精巧等特点;再北上游江西别具风光的红都瑞金。从大年初二至初六,老吴他们5天中一路上移步换景,欣赏客家风情与红色景点。在市某金融单位工作的老吴一家子驱车向东北,取道福建福州,赏阅三坊七巷历史文化街区内灯笼高挂、游人如织的浓浓异乡年味,参观那里的福建省非物质文化展览。他们收获了满满的喜悦与舒服。好友自发团拜会中国传统力倡“礼尚往来”,并明确指出“来而不往非礼也”。好友间以往相互走亲串门,甚为烦扰。今年,好友间改变了以往加强沟通的旧样式,搞起了“自发团拜会”。在陆丰,许多好友群越来越倾向于AA制的自发聚餐团拜,他们觉得这样不仅联络沟通了彼此间的感情,也省了许多繁文缛节。陆城里有个“十全十美”朋友群,是由十个家庭十对夫妇组成的,他们志趣相投,提倡健康快乐阳光的生活,平时经常联系,互相帮助。几年来,他们改变以往春节期间的串门方式,约定在大年初六晚团聚。今年春节也如此,相互拜年,欢声笑语,同祝幸福,共庆平安!像他们这样的形式,在陆丰已越来越被人们所接受。学生打工增见识春节本是高校在读大学生玩乐放松的时光,但有些大学生却选择了打工生活,以此赚钱,并体验生活、增长见识。家在东海的大二学生小赖,今放假一回家就忙着做兼职。1月26日,他看到一家餐馆正在招聘春节短期工的信息,就到这家餐馆成功应聘。据了解,小赖须从大年初一起至初十,每天工作10个小时(每小时7元),共得补贴700元。记者大前天在那家餐馆时,正看见穿着工装的小赖不停地为顾客端盘上菜、收拾餐桌、打扫卫生等。“这里的工作虽然很累,但通过打工,我们既能观察到人情世事,积累了人生经验,也体味到了生活的艰辛。开心的是,还靠自己的劳动挣了零花钱。”小赖笑着说,“不过,春节期间这里打工的工资也不高,与陆丰春节期间物价的哄涨相比,我们的工钱算是便宜的。”寺院祈福赶新潮从传统的祭祖、祈天,衍生出新春到寺院祈福。自除夕夜起,春节期间,市民喜欢到寺院烧香礼佛、祈求平安。其间,大年初一的烧“头炉香”、初三夜和初八夜求“落马签”等,最为热闹。记者春节期间在清云山定光寺看到,男女老少、纷至沓来,车辆喧哗,游人如鲫。殿阁里都有虔诚礼佛的信众,特别是在“紫竹林”殿前,更有黑压压一片跪伏的人潮。定光寺像是人的海洋,到处都会碰到春风满面、神采奕奕的人。来自海丰的几个青年人告诉记者,新春到清云山祈福赏景已经有4年了,这些年都是顺顺利利、平平安安的。青年人的话说出一种普遍的心理:人们在这种保留着民间最朴素最真实的文化成分中释放出一种由来已久的精神压力,寻找一份希冀中的平安福祚。
(汕尾日报记者黄俊杰)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