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后买房者自述:5买4卖 我如何买到最满意的房子
买房不需要看房可以直接签约——“我买房子其实从来不看具体的那一套,我只是踩很久的盘,然后有机会就一锤定音,不需要约去房子里面看,因为约着约着也许就被人截胡了。”像高考复习那样去看房——“自己拿笔记着,和考试复习一样。不过的确不是很多人,能做到和我一样。”踩的盘多了心里自然有数——“踩盘,就是在这个小区内尽可能多地看不同的房子,不管是租还是卖,都进去看看。每个角度要记住,然后拿户型图对照。当有人说XX楼XX层XX号要放卖了,自己马上能大概想象出里面的情况,然后判断它大概处于小区内这么多套房子的上中下层次,然后价格心里就有数了。”看股市买房——“我以往的判断是这样:2500点以下,资金流入楼市,这时不要出手买,可以考虑卖。2500-3500,观望,两边基本平衡。3500以上,大量资金流入股市,考虑买入,不要卖。关于股市,我的信号很简单,如果坐电梯时发现街坊邻居的大妈大爷都在谈论要买什么,那么你就知道现在很危险,要撤了。”怎么下买房决定——“我建议是想清楚谁会买下这个房子,或者说这个房子突出的卖点在哪里。投资买房问两个问题,买了之后租给谁,以后卖给谁。自住买房问两个问题:你老婆/老公满意吗?你婆婆/岳母满意吗?”他说最近这一次,是他最成熟的买房决定,且看看他的自述。在广州,房子的功能除了自住,还有一大功能就是学位。很多人宁愿自己条件艰苦些,也给下一代创造更好的教育环境,因此名校的学位房价格屡创新高。我从2004年开始买房,算不上炒房专业户,但是在买房方面也的确有些经验。结婚后受到“限贷”政策的约束,我没法贷到款去买房。然而,2014年我迎来了历史性的转折——在我儿子出生之前的一个月,广州突然放开了购房资格,是否“首套”只认名下的现有房子数量,不认过往的历史贷款记录,这意味着我重新获得了“首套购房”的贷房资格。事不宜迟!我知道房价只升不跌,尤其是优质的学位房。当时的越秀荔湾等学位房已经高不可攀,再加上楼龄长等问题,我便把战略重心移到了别的区域。结合我只在环城以内买房的位置策略,很快我就把目光瞄准了天河区(小学直升初中制度)。第一步,先找出天河区最佳的小学。网上查了不少资料,锁定了华阳小学、龙口西小学和华景小学。由于我爸的房子已经有华景小学的学位,所以我只需瞄准前面两所。第二步,找清楚带有华阳小学、龙口西小学学位的学位房。这个我倒是并不陌生,我08-09年曾在天河北一带专门踩盘,所以对各个小区都比较熟悉。我赶紧搜集好了这些楼盘的平面图,每天和复习考试一样,看着每一个我有可能买得起的房子。第三步,找出这些学位房中的最佳“潜力股”。因为我儿子还没有出生,要用学位也是7年后的事情,而即便是现在不是最佳的,也有机会在未来越变越好。综合房价、位置、房子的面积和总价,最后我选择了龙口西小学所对应的某些小区的学位。第四步,守株待兔,伺机而动。我马上把“我要买房”的信息,连同选出来的这几个小区的房子信息,一起透露给了几个中介的好朋友。让他们成为我的耳目,一有人放出盘,我就马上猎杀。一天中午,我收到了某个中介的电话,他将小区、楼层、门牌号、价格等信息报给我,我就知道这是我想要的房子:华师地铁站附近(这是南北走向的3号线和未来环线的交汇),龙口西小学直升47中初中部(高中将并入未来的广州中学),总价不高,面积远大于30平米(担心以后小于30的不算学位房)。我当即让中介约房东出来,当面谈判。中介朋友是我认识多年的伙伴,他明确表态要帮我一起搞定房东。正如预期的,房东迟到了大概半小时。我们挤在中介店铺的二楼隔间,气氛开始是比较沉闷的。从房东和中介的聊天中得知,她是个老师,有一个女儿也已经成家,自住的房子并不愁,现在打算卖掉这个小房子增加现金流。不过她对总价咬得非常死。我和中介轮番上阵,希望谈一点点下来,包括说我不需要看房子就成交非常有诚意,还有说我也是刚结婚刚有小朋友资金不充裕等等理由,但对方丝毫没有松动的余地,我已经想放弃了。但是中介朋友却撬开了一点口子,提出“各付各税”(我的购房成本大概减少一万)。只见中介在她耳边嘀咕几句,我估计也许是个税单有助于对方的某些其他事情,她便答应了。之后的过户和交房等进展也非常顺利,整个过程中我总计投入约39万元(首付+中介费+各种税费+杂费),向银行借款77万(月供5500多,租出去能收回3300租金),均价2.9万/平,买下了这套房子,为我儿子实现了龙口西小学和华景小学的双学位保险。我是2014年11月买的,还不到三年,估计均价达到7-8w,不过还没放卖,具体价格还不知道。我既可以保留它自用,也可以卖掉它之后恢复首套购房的资格,再买一个更好学位的自住房。我的终极目标是一个100-110平方的三房,电梯,南向,两个洗手间,布局合理,在市中心,有良好的学位和交通,有车位,有公共的休闲区。我想我会瞄准“二孩家庭”,当他们从三房换四房时,就是我再次出手的好机会。买卖要看得准才行啊,有一次看走眼了,就亏大了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