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智慧城市:四化同步既是目标也是卡尺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通过“加强应用基础研究,拓展实施国家重大科技项目,突出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现代工程技术、颠覆性技术创新,为建设科技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网络强国、交通强国、数字中国、智慧社会提供有力支撑”。在国家信息中心信息化和产业发展部主任单志广看来,智慧社会是智慧城市在过去9年发展基础上的理念延伸和范畴拓展。他在国家新型智慧城市创新发展论坛上特别提到了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要四化同步,认为这是构建智慧社会的基本方略和主要任务。
四化同步发展基础不断夯实
“智慧城市是未来四化同步的基本载体,也是四化同步发展的必然结果”,单志广特别强调,“我国的四化同步是并发式和叠加式的。”
从工业化看,我国已处于工业化中后期,正在步入中国特色的新型工业化。1973年我国工业产值超过印度,1999年超过德国,2005年超过日本,2011年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工业大国。1970~2012年,第二产业占比均在40%以上。中国制造业1998年的整体规模为美国的1/10,2016年比美国高36%,是其他金砖四国总和的4倍。工业产量占世界的近25%,占世界制造业增加值的59%。“工业竞争力指数”全球排名第五,“制造业竞争力指数”全球排名第一。
从信息化看,我国正在向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特征的信息社会加速转型。2016年,我国“信息化发展指数”达到72.8,位列全球第25位,首次超过G20国家平均水平;信息化对GDP的贡献率达到68.6%,接近甚至超越了美日等发达国家水平。
从城镇化看,我国目前处于城镇化发展的中期阶段。目前正在推动的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路径愈发清晰。2016年,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57.35%,已超过世界平均水平,但与发达国家还有十多个百分点的差距。
从农业现代化看,虽然我国农业发展比较快,但尚处于农业初等发达国家的阶段,解决了温饱问题,农业综合生产率连年提升,主要矛盾已由总量不足转向提质增效。2016年,我国科技进步对农业的贡献率超过60%,现代农业设施、先进农业装备支撑农业发展的格局初步形成。
四化互动发展成效仍不显著
单志广表示,近些年来,我国四化同步的系数连年稳步提升,2012年处于整体初级协调阶段,2015年进入中级协调阶段。不过他同时认为,就四化同步而言,目前四化互动发展的成效仍不显著,四化之间存在融合不够、互动不足、协调不力的突出问题。例如城镇化,在建设中过多地顾城不顾镇,城镇间的数字鸿沟不仅没有缩小,反而有扩大的趋势。
在四化同步中,四化两两之间存在几对重要关系,单志广分别做了分析:
一是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深度不够。智能设备应用率偏低,工业模式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程度总体不高。
二是城镇化滞后于工业化。城镇化率比世界工业化后期正常水平低10个百分点,土地城镇化快于人口城镇化,产城融合度较低。
三是信息化与城镇化融合发展仍处于初级阶段。根据国家信息中心的测算,2016年,全国地级以上城市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平均得分仅为58.03分。
四是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不力,城乡差距依然较大。
此外,工业化与农业化、信息化与农业化,均未实现良性互动。因此,四化同步未来仍有非常重要的任务要完成。
四化同步发展区域差距明显
根据国家信息中心测算,2015年,我国东部、东北、中部、西部地区四化同步系数均值分别为0.81、0.68、0.72、0.53。从总体上看,东部地区已进入“良好协调”阶段,中部地区处于“中级协调”阶段,东北地区处于“初级协调”阶段,西部地区仅处于“勉强协调”阶段。单志广据此认为,目前我国四化同步发展区域差距明显。
“从各省(区、市)情况看,四化同步发展水平更是参差不齐。”因此单志广认为四化同步“不仅是现代化发展质量的一个表征,也是解决不平衡发展的一个重要策略”。
在未来构建智慧社会的进程中,单志广认为推进四化同步至关重要,他说:“我们要充分发挥信息化的核心引领作用,坚持工业化的主导地位,不断完善城镇化的载体和平台功能,强化农业现代化的基础作用。”具体来说,就是要加快网络强国和数据强国建设,增强四化同步发展的提升力;大力推进制造强国和服务强国建设,强化四化同步发展的牵引力;建设新型宜居城市和智慧城市,提高四化同步发展的承载力;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和新农村建设,提升四化同步发展的支撑力。 (出处:中国经济导报)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