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秒后的鱼 发表于 2018-11-25 17:10:36

社评丨楼市调控这件事,地方政府不能变成一家公司

最近,一些地方楼市因为调控,从企业销售到地方卖地到经济指标,都出现了慌张式的情绪,例如,11日7日,人民日报旗下“侠客岛”微信公众号发表题为《楼市,“降价未遂”》的文章写到安徽合肥有楼盘降价,被主管部门前往调研后不久,房价便又回涨。安徽宿州也存在这种事件。  20日,新京报事后报道称,合肥相关政府部门回应称没有听说“不允许开发商降价的相关会议”“没有开过约谈会”。宿州相关政府部门也称“未听说此事”。  这里,就得提出一个尖锐问题,不许降价的新闻消息沸沸扬扬将近半个月,当事的地方政府才站出来澄清一个“时过境迁”的舆情,为什么?  舆情“黄金24小时”想必地方政府部门不会不知道。首先,对于房地产这种舆情处理,先不论事情本身,光就这种“慢十拍”之后再来一个彻底的否认之反应,实在很适得其反。  “种牡丹者得花,种蒺藜者得刺”。目前,房价和房地产调控是全国、全民焦点话题,任何一个政策的变动,都会引发滔天的舆论反响。无论对于决策端的地方政府部门,还是市场端的企业,都要明白,摆正态度,清除认知“雾霾”,真心诚意接受舆论监督。如果面对新闻报道和舆论监督,不是通过舆情分析去解决问题,而是为了封堵传播和时过境迁后的一味否认,大多会走上合谋操控舆论、捂盖子、撤稿子,衍生出更多的后续问题的路子。非常不可取。  第二,这些舆情,都是因为房价和调控而出。20年来房价与调控陷入“公说公理婆说婆理”的历史僵局。以“需求论”不应该调控的说法最为显得“理直气壮”。  不可否认,人民对住房的渴望,以及中国城市化率的国情是房地产行业的发展之源泉,但是,我们也要看到一个问题,就是真实的民众购买力。人民的购买力和整体的可支配收入增长水平高度相关,在房地产市场,中国民众的购买力层级存在“非均匀化”,一些具有很高收入的人群会占有很多的房子。  普通民众买房恐慌、对房价恐惧就来源于此。这些年以来,人们对房地产已经构成了对房价的历史性认知:地方政府和开发商任何时候都希望不调控,以及急欲要解禁调控的政策,普通民众则希望政府对投资性购房进行限制。一部分普通民众经过房价的反复之后,也获得了一个认知,当务之急是咬紧牙买房子,哪怕“六个口袋”也要买,因为不买富人会买,开发商也从富人、投资人和普通民众身上看到了房价坚挺的基础,况且还有地方政府的土地财政断后。  这种相生相克式的现象,甚至被人们总结出一个不是理论的理论,即富人的最终投机依赖于穷人的自住,富人创造社会房价的“峰值”,穷人创造房价的“抗跌值”。  经济学界也存在一种观点,认为中国的成功是因为每一个地方政府竞争,他们都是一家公司。经济学家张五常就说过:我认为政府其实是一家公司。但在房价这个问题上,如果地方政府只从经济学上把自己当成一家公司,这会是很麻烦的事情,这些年房价和调控的反复,就是一种经典的反映和写照,各种反反复复刺激房地产的动机和手段一方面形成了“通胀预期”,给社会传递“纸币不可靠”赶快买房的恐惧;一方面造成了社会阶层购买力层级的不断拉大,矛盾重重。  平心而论,从历史数据看,每个经济体的发展史都有一个经济快速发展、房价持续快速上涨的“大周期”,然后迎来“小周期”。  恰恰,中国房地产现在就是要做好“大周期”治理,包括舆情的良好互动。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社评丨楼市调控这件事,地方政府不能变成一家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