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最需要静气
《大学》说:“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含义是:“知道应该达到的境界才能够使自己志向坚定;志向坚定才能够镇静不躁;镇静不躁才能够心安理得;心安理得才能够思虑周详;思虑周详才能够有所收获。” 我们的教育也是如此。所以教育最需要的是静气,最不需要的是急功近利般的浮躁。最近,为保证防控疫情期间中小学校“停课不停学”,各地教育部门、中小学和一些校外培训机构积极提供免费线上课程,为中小学生如期学习提供了便利条件。但教育部指出,在各地原计划的正式开学日之前,不要提前开始新学期课程网上教学。教育部表示,过早提供新学期线上课程,将会增加学生学业负担,因而眼下提供给学生的线上课程可安排一些疫情防护知识、心理健康辅导、寓教于乐等方面的网上学习内容。
在防控疫情严峻形势下,地方教育部门、中小学以及社会培训机构筹备、设计线上课程,免费提供给中小学生,这确实起到了安抚人心的作用。也就是说,哪怕是在一些疫情较为突出的城市、地区,因防控需要而不得不继续推迟开学,学生尤其是面临升学任务的毕业年级学生,也可以借助电脑、手机、电视来进行学习,避免耽误学业。
目前一些地方的学校、校外培训机构已经推出线上课程,主要是教材、习题的电子版,再加上讲解视频。这意味着,学生在承担着寒假前布置的假期作业的同时,已经提早学习正常情况下在2月中下旬开始的下一学期课程。一些家长、教师甚至个别地方的主管部门可能会认为,孩子这个寒假呆在家里,不能走亲访友,也无法外出游玩,较早的获得新学期线上课程,可以避免浪费时间。这样的做法、考虑都是值得商榷的。
因为,这样的学习虽然提供了学校教师、培训机构讲师的讲解视频,但缺乏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实时互动尤其是个体化、一对一的答疑指导,因而显然会增加学生的学习难度和压力,或许会增强学生的厌学情绪,先不提长远而言不利于学生(孩子)的健康成长,就拿提高学业水平、考试成绩来讲,也起不到什么助力。
还必须意识到的是,2020年的这个春节、寒假,虽然孩子呆在家里,好像什么也没去、什么也没做,而今的孩子一般而言也不存在太多的家务负担,看似很轻松,但他们(她们)其实是在跟自己的家人乃至全国的同胞,通过各种的媒体报道、自媒体信息渠道“零距离”共同见证疫情防控进程。孩子同样承载着相当突出的心理压力。
这种情况下,教育部门和学校,以及有社会责任感的校外培训机构,应当做的是,贯彻教育部要求,“把孩子身心健康放在第一位”。所以,线上课程应当主要围绕服务疫情防控、普及科学知识、促进心理健康为方向,让孩子及其家人养成清洁卫生的习惯、正确防病及求医问药的习惯,坚决避免滑入应试、“抢跑”式教学、题海战术的泥淖。
请问解决措施是什么?
调查完了,之后如何解决问题?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