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专制在现实中借尸还魂
读中国历史的人都知道,自从秦始皇统一六国以后,就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统一的多民族的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的国家。这个模式在历代王朝中,基本不变,到清朝的时候,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发展到顶峰。君主集权是指国家的最高统治者(皇帝)总揽军政大权,拥有至高无上的政治地位,政治权利和权威的决策体制,是秦朝开始实行的决策体制,是典型的个人专制与中央集权相结合的君主集权决策体制。
在中国两千年之久的帝制时代中,君主专制必然实行中央集权,但中央集权不一定要实行君主专制。封建社会一般实行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度。清朝康熙帝亲政后,为了适应统一事业的完成和君主集权政治的需要,在宫内设南书房,挑选翰林院学士参与机密,替康熙帝草拟谕旨,削弱了内阁、议政王大臣会议权力,最后集权于康熙帝手中。
雍正即位后,为进一步加强皇权,他重整机构,刷新吏治,对官员的任用上做了很大调整与改革,由他挑选亲信的满汉官员担任军机大臣,设立“军机处”,军国大事全凭皇帝裁决,军机大臣只是跪受笔录,然后负责传达给中央各部和地方官员去执行,取代了南书房,使内阁职权进一步缩小,更使议政大王臣会议名存实亡。
从此,皇帝可以不通过文官集团而直接下达军机命令,大臣完全成了执行者,将明朝中后期以来逐渐分散的权力又集中起来。到了乾隆时代,议政王大臣会议撤销,国家一切政务均由皇帝一人独断朝纲。“军机处”的设置,标志着我国封建君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发展到顶峰。
为压制汉人的民族反抗意识,树立清朝统治的权威。清朝统治者不仅通过中央政治机构的改革和强化君主专制,还加强了思想领域的控制,一再制造文字狱。雍正帝时有位进士,有人告他的两句诗“明月有情还顾我,清风无意不留人"意为“思念明代,无意本朝,出语诋毁,大逆不道。”结果朝廷判他斩立决,并烧毁他的所有文稿。据史料解读,朝臣查嗣庭任江西主考,出题“维民所止”,被告发“维止”二字,影射“去雍正二字之首。”雍正大怒,将查嗣庭入狱,结果查连惊带吓死于狱中,其尸被戮,他的亲属或处斩或凌迟或流放。
康雍乾三朝,大兴文字狱,持续了100多年。经常从知识分子的诗词文章中摘取只言片语,加以歪曲解释,再借题发挥。罗织罪状,制造了大批冤狱,造成了社会恐怖,摧残了人才。使许多知识分子不敢过问政治,从而禁锢了人们的思想,严重阻碍了社会的发展进步。
清朝的君主集权,虽然加强了中央集权,有利于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和巩固,有利于适应小农经济发展需要,维护封建地主利益。但皇帝不受任何约束和监督,他的决策臣民必须绝对服从,他的意志就是国家的法律。尤其乾隆后期,由于皇帝好大喜功,财政虚耗非常严重,官吏为求得升迁或自保,千方百计利用官场上的各种关系,贿赂,结党营私。所以清朝的君主集权,本质是封建君主专制政体在实践中的自我完善,专制的空前强化,只是封建制度的回光返照,无法挽救封建制度的衰落和封建社会走向瓦解。
虽然我们现在是民主共和国,但是,长期的封建专制统治观念根深蒂固,在我们现实生活中,还是有人喜欢专制、专权、专横,这与法治社会、民主国家是背道而驰的,所以,我们要警惕专制在现实中借尸还魂,为把中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美丽、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7班 翁淑婷 11号)
很有借鉴价值的 以史为鉴,构建法治社会,让权力在有效监督和约束下运行。 村民甲 发表于 2020-5-12 00:10
以史为鉴,构建法治社会,让权力在有效监督和约束下运行。
同感。给力{:4_102:}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