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氛围首先要在教师群体中形成起来
最近汕尾市一些学校邀请一些国学方面的教师莅临一些学校,给全校师生讲解国学。这不错,但更重要的是要在自己本校的教师中形成一个学习的氛围。没有全校教师的行动,国学只会是一阵风,因为要让国学进入校园,没有全体教师的参与,毕竟都是水中月、镜中花。到头来,只不过是昙花一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教育的根基和立足点,人生教育的目标就是要培养出一辈子幸福的愉快的人。“万世师表”,孔子的教育最重的是身教,教师首先要成为学生学习的模范。他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诫年轻教师,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要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滋养师德,身正为范。教师汲取传统文化中的养分,提升自身的素养,成为人格的模范,本身就是一种传承。
总是有学生说:“老师你教给我们的知识,我们倒不觉得很重要,但老师的思想、精神、人格却给我们留下很深的印象。”因此,当教师,不是用知识在教人,而且用品格在影响人。教师要以五心感人,以五品示人。教师是仁人志士,一定要有仁心,要有爱心,要做诚德之人,用善心来育人,凭良心来教书。五品即思、乐、和、实、德,意味着教师要善思、勤思,做到内心和谐、师生和谐,要尊重规律、尊重差异、尊重个性、尊重学生的需求和愿望,同时还要有教书的责任心、育人的责任感,以及对未来、对国家未来的使命,这就是教师的大德。
传统文化的传承更需要注入时代的内涵。当今时代我们应该培养知识的终身学习者、全球事务的参与者和社会问题的独立思考者。只有知识的终身学习者,才能有效培养知识的终身学习者;只有全球事务的参与者,才能有效培养全球事务的参与者;只有社会问题的独立思考者,才能培养社会问题的独立思考者。
老师要与时俱进的,不光能和他们谈论孔子、老子、孟子,也可以跟他们谈时政,谈当下最新鲜、最有热度的事情,这样的老师便是学生喜欢的类型。
教育的本质,就是一群人的学习与另一群人的学习发生了相互影响,然后促成了彼此的成长,学校更应该是老师和学生在一起学习成长的地方。教师要通过读、学、行等各种路径积极成长,反求诸己,教育才能真实地发生。
对。说得过去。给力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