责任状不是灵丹妙药
本帖最后由 流山 于 2020-9-6 12:22 编辑有的责任状成为迎检的“遮羞布”。层层压实的责任化为张张崭新的“责任状”,字签了,上级精神就贯彻到了,压力也传导下去了。各类责任状套用现成的模板,负责人招呼大家往办公室一坐,一会儿功夫几百份责任状就签好了。签的人不明所以,检查的人倒很满意,迎检过后锁进柜里。
有的责任状成了干事创业的“紧箍咒”。几个月前,有些本该为复工复产创造条件的地方管理部门,却念起紧箍咒,要求企业签订五花八门的责任状,把“压实企业的责任”变成“推掉自己的责任”。
有的责任状成了事无巨细的“百科全书”。从防火防汛、安全生产到综治维稳、食品安全等,涵盖方方面面的责任状“满天飞”,有的乡镇一年下来要签几十份,有的干部休假回家还要承诺“不酒后驾车、不乘坐黑车”等跟工作无关的内容。
有的责任状更是推卸责任的“免责单”。遇事要么层层向上请示,要么层层向下签责任状,基层一旦签了,有些上级立马成了“甩手掌柜”,剩下的工作就是站在上面指指点点,出了成绩指导有方,出了问题我不担当。
有的责任状甚至成了笑话。前几年,某地“杜绝吃饭叫美女作陪”的奇葩承诺书令网友笑掉大牙。
有个一个故事:一些地方把高速公路安全管理责任落实到村,与村委会签订责任状。村支书就问:我们连高速公路都上不去,根本没有执法权,咋去管理呢? 是的。不要以为有责任状就可以万事大吉了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