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镜兵 发表于 2020-9-14 14:18:30

见证古大存将军后人到陆河龙须径寻访前辈的红色印记

https://v.qq.com/x/page/q3017bm8sqm.html
见证古大存将军后人到陆河龙须径寻访前辈的红色印记
文/戴镜兵
2019年11月5日,星期二,晴。冬日的南方大地,并没有多少寒冷的感觉,大部分山岭依然披着绿衣。为了见证古大存将军的儿子古延贤同志到陆河龙须径寻访其父的革命足迹,笔者起了个早床,驾车直奔陆河而来。

陆河龙须径与笔者所住的黄羌镇双圳村,相距不过十多公里,冬日的早晨,路上行人稀少,不到四十分钟,龙须径村就在眼前了。为了提前掌握到更多资料,笔者到龙须径村四周转了一圈,发现村庄建设得蛮好,村子里看不到一座瓦房,到处都非常清洁。可能还早,村子里静悄悄,没有城里的那种热闹场面,不过这样更有益老人孩子的生活。

http://www.swsm.net/data/attachment/forum/201911/05/163913mid8cdmdis7dao9o.jpg
来到村口,青山满眼,山坡上一尊古大存将军的塑像引起了笔者兴趣。沿着乡间小道,来到将军塑像前,笔者怀着崇敬的心情,向将军致敬。当笔者从山边再次回到村子时,整个龙须径村热闹了起来。青年人在村道上拉起了欢迎古大存同志后人的标语;中老年人忙着布置会场,小孩子也到处乱跑。革命歌曲随风传送,村子内外洋溢着欢乐祥和之声。太阳越升越高,客人迟迟不到,村民有些担心,不时有人到村口张望,村中长老一直在电话联系着对方。

上午10点,一辆载着古大存同志后人的大客车终于出现在了龙须径村村口,村民们像迎接远方的亲人一样,纷纷拥了上去。他们的语言相通,聊得特别融洽、热闹。村头准备好的会场,此时摆上了客家咸茶,上百人围坐在一起,一边聊天,一边吃着咸茶,虽说是会场,其实更像大家庭在聚会。古大存将军被毛泽东主席称誉为:“带刺的红玫瑰”,在第一次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在海陆丰的大地上,留下了他革命的足迹和许多脍炙人口的故事。这些红色资源不但是古大存将军后人的宝贵精神财富,同时也是海陆丰人民不可复制的红色资源。为了寻找红色记忆,古大存将军的儿子古延贤同志与族人一同来到海陆丰交界的龙须径村。这里流传着一段鲜为人知的革命故事。

http://www.swsm.net/data/attachment/forum/201911/05/163913m6tpityis5zylaii.jpg
1932年12月,红一团在陆惠攻克大坪圩后,遭到敌军的一个团围攻。红一团和二团一个连、新改组成立的东江军委退回海陆紫。但是,此时的海陆紫大部分地区已经被敌军占领。军委和红一团向特委请示下一步行动计划,特委指示红一团短期内可在海陆丰或五华一带打游击。然后,经河口、河田、回陆惠,或由龙村取道河婆再回陆惠。为了部队的下一步行动,古大存孤身一人,深入海陆紫交通要道龙须径村,此村有古姓人家,古大存早就认识他们,并且有浓厚的宗族感情。古大存白天化妆成老百姓出外探路,晚上就隐蔽在古姓人家里。

几天后,龙须径村四周所有地理环境、敌情了然于胸的古大存,在古保娘的引领下,安然离开龙须径村。一直以来,古大存隐蔽龙须径村的故事在民间流传着,该村老教师彭文光,根据人们的传说,将其整理成文。彭文光的儿子彭清华及龙须径的村民们,为了把这段红色文化流传下去,于2015年,在龙须径狮子嶂下,古大存曾经藏身之处,立下一尊古大存的塑像。古延贤同志及族亲几十多人,在龙须径村头短暂休息后,在村民的陪伴下,来到了古大存将军的塑像前。所有参与活动者向古大存将军塑像三鞠躬,然后,大家听村民中的长者讲红色故事,感受当年的烽火岁月。龙须径村只是古大存将军族人此次活动的第一站,村民依依不舍送别客人,一再嘱咐下次再来。

http://www.swsm.net/data/attachment/forum/201911/05/163913zjwuywrjshfwj337.jpg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见证古大存将军后人到陆河龙须径寻访前辈的红色印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