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
人到中年,既尴尬,又无奈。早已没了年少轻狂,在压力中,愈发沉稳。
我们成了社会和家庭的顶梁柱,在上有老下有小的日子里,痛并快乐着。
人到中年,历尽沧桑,感受过人情冷暖,见识过世态炎凉。
经过几十年的风雨洗涤,回头才发现,人生的最高境界,不过一个字:“放”。
放过,是一种胸怀
俗话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
人非生而完美,每个人都会犯错,有的错,只需自己承担,而有的错,会牵连到别人。
人生在世,我们总免不了为别人的错误买单。
有时,我们付出了偌大的代价,却只能换来一句轻描淡写的“对不起”,甚至没有。
不仅如此,有的人之所以为自己的错误道歉,并非真的“对不起”,而是想要一句“没关系”。
以此寻求心理安慰,让自己没有负罪感。
所以,很多事情,我们可以不原谅,但可以选择放过。
知乎上曾有一个问题,让我印象深刻: “原谅”和“算了”,有什么区别吗?
有人答道:原谅,是与他人和解,即放过别人;算了,是与自己和解,即放过自己。
与其在过去的黑暗里痛不欲生,不如为当下的自己点一盏灯。
林则徐曰:“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人到中年,放过,是一种胸怀,是洒脱无谓,更是善待自己。
放下,是一种智慧
多少执念,源于狭隘之心?
多少烦恼,皆是庸人自扰?
俗话说:“舍得舍得,有舍才有得。”
得从舍中来,得到,是一种能力,放下,是一种智慧。
《后汉书》里记载了一个很有意思的故事:
有一次,孟敏挑着瓦罐到集市去卖,结果一不小心,把瓦罐全摔,但他头也不回地走了。
名士郭林宗见状,问道:“你为何不回头看一眼?”
孟敏答曰:“瓦罐已经破了,就算我看了也没用。”
遭遇孟敏这般糟心之事,我们往往难以释怀,只会对着满地破碎残渣懊悔不已,难以放下,耿耿于怀。
殊不知,我们只有像他一样目不斜视地往前走,才有可能得到比一筐“瓦罐”价值更大的东西。
当年,孟敏若是止步于瓦罐前,郭林宗自然不会因此对他赏识,还劝他去游学。
也没有十年后, 孟敏的声名鹊起,朝廷三公都征召他去做官的故事。
哲人柏拉图说:“如果不幸福、不快乐,那就放手吧。人生最遗憾的,莫过于,轻易地放弃了不该放弃的,固执地坚持了不该坚持的。”
人到中年,既要有能力拿起,也要有智慧放下,对待得失云淡风轻,方可酣畅淋漓地度过每一天。
放心,是一种释怀
张爱玲说:“人到中年,时常会觉得孤独,因为一睁开眼睛,周围都是需要依靠自己的人,却没有自己可以依靠的人。”
孤独,是中年人的常态,压力也是。
人到中年,身体大不如前,很多时候,我们会对赤裸裸的现实感到力不从心。
上有老,我们要孝,下有小,我们要操心,所以我们不得不像年轻人一样拼。
我们的身份,是父亲或母亲,是儿子或女儿,唯独不再是我们自己。
奔波劳碌了半辈子,也自我奉献了半辈子,是时候为自己而活了。
正如《增广贤文》里讲的:“儿孙自有儿孙福,莫为儿孙作马牛。”
为人父母,不管我们多爱孩子,也难以陪伴孩子度过一生。
不管我们怎么替孩子操心,有时,也难以改变他们这代人的选择。
我们只能给他们一些过来人的经验,让他们在人生路上少走弯路。
很赞同赵朴初先生的《宽心谣》里的一段话:
日出东海落西山,愁也一天,喜也一天; 遇事不钻牛角尖,人也舒坦,心也舒坦。
所谓压力,都是自找的,不找自然无,日子照样一天天地过。
人到中年,放心,是一种释怀,放下牵挂,逍遥自在。
如此,心情就好了,身体也就健康,未来才能不给儿女带来负担。
曾有人把中年人形容为《西游记》:
悟空的压力,八戒的身材,老沙的发型,唐僧的絮叨,还离西天越来越近了。
很贴切,很有趣,也很现实。
人到中年,阅遍人情,尝遍世味,才懂“放”字可贵。
有一种胸怀叫放过,有一种智慧叫放下,有一种释怀叫放心。
人生不过百年,愿你我都能:放宽心、放开手,去感受冷暖、拥抱圆满具足的人生。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