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凤
周凤(1871-1973),中国共产党创建时期的重要领导人、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农民革命运动的先导者和海陆丰苏维埃政权的创始人彭湃之母,是一个意志顽强、坚定不移支持革命事业的革命母亲,1973年3月在广州逝世,享年102岁。
周凤,1871年2月2日出生于广东省海丰县公平镇下军田村一户贫农家庭,自幼过着贫苦生活,小时就卖给海丰县公平镇的地主黄可同家做婢女,17岁被送给彭辛做妾,生了彭湃等3子3女,丈夫于1906年去世。周凤到彭家后,地位虽改变了,但仍参加家务劳动,勤俭谦和,保持劳动人民的本质,给彭湃兄弟姐良好的影响和熏陶。
1922年彭湃开始搞农运时,遭到地主官吏及家人的指责反对。周凤爱子心切,劝彭湃不再搞农运。彭湃对母亲耐心地晓以理,使周凤思想觉悟逐步提高,她不但同情并支持彭湃搞革命,自己后来也走上革命的道路。农运初期,她以无产者的宽广胸怀,支持彭湃当众烧毁自家田契,把田地全部归还农民,还把自家财物拿出来作农运的经费。1923年农会干部杨其珊等25人被捕,入狱达半年之久,周凤与家人天天为其送饭菜烟茶。在彭湃的教育带动和周凤的支持下,彭家中亲人一个个相继走上革命道路。1925年,广东国民革命军第一次东征到达海丰后,周凤腾出家中厅房让周恩来和苏联军事顾问住宿与工作,并参加张贴布告等革命活动。
1928年3月,海陆丰苏维埃政权失败后,彭湃家人遭到国民党反动派的疯狂追捕和迫害,四处逃散。周凤只身带着儿媳杨华和孙儿彭赤色(彭仕禄)流落澳门,靠做杂工和割草砍柴过活。在此期间,痛失亲人的噩耗不断传来:孙儿彭陆(彭汉垣的长子)在广州牺牲;儿子彭达伍、彭汉垣在澳门被捕后在广州被杀害;媳妇蔡素屏(彭湃的妻子)在海丰英勇就义;彭湃在上海被捕壮烈牺牲…周凤闻之悲痛欲绝,但并没有使她屈服,她矢志如初教育身边后辈要踏着亲人的血迹继续革命。残酷的斗争环境仍使她不能安生。她刚刚把彭湃的大儿子彭绛仁(他与母亲蔡素屏一起在海丰被捕)营救出狱,接去上海,彭湃的次子彭仕禄又先后两次被捕入狱。
彭湃牺牲后,周恩来派人将周风从澳门接到上海。她在报纸上获悉彭仕禄被囚禁于潮安、汕头、广州监狱达两年之久的消息后,便只身冒险往返广州汕头、潮安不下数十次,终于在党组织的协助下,把彭仕禄营救出狱,后将他送往延安。然而,亲人们在战场上牺牲的噩耗又不断袭扰着她。1933年,彭湃的爱人许冰(许玉磬)在潮汕发动暴动时被捕,在油头英勇就义;她最小的儿子彭述在大南山一次战斗中阵亡。这些噩耗也曾使她痛苦,但却变得更加坚强,认为要革命便会有牺牲,苦口劝慰与教育儿媳杨华坚强起来,为革命事业继续战斗。
1933年,周风和杨华离开上海,到香港后再转到澳门居住。翌年,由于叛徒告密,周凤和杨华相继被捕,敌人在她们住所搜出传单和印刷工具,胁迫她们交代“上司”,她们坚贞不屈,终幸获释。抗日战争爆发后,周凤把杨华送到广东省委机关工作,几个孙子在她的支持下,都参加了抗日游击战争。周凤为革命操劳奔波,终于迎来了新中国的成立。
1951年国庆节前夕,周凤随南方老根据地代表团前往北京,参加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二周年的观礼。1956年出席了全国军烈属代表大会,毛主席接见她时说:“彭湃是我们的好同志,您是彭湃同志的好母亲。”毛主席、周总理和其他中央领导人同周凤照相留念。1954年起,周风连续当选为海丰县第1至第5届人民代表和人民委员。周凤认为这是人民给她的光荣,从而更加勤恳为人民服务。
解放初,周凤积极参加肃反斗争;抗美援朝时,她带头捐献了自己的金耳环;她积极动员群众进夜校学文化以扫除文盲;她经常到水利工地和矿山进行慰问;她又常到学校、工厂、农村和军营讲革命斗争故事,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周凤始终如一地保持着艰苦朴素的本色,不居功,不特殊,处处从俭。
“四清”运动后期和文化大革命期间,林彪、“四人帮”及其在海丰的爪牙们猖狂大反彭湃,污蔑他为“叛徒”,红宫、红场、彭湃故居等革命文物被毁坏,彭湃烈士的亲属备受迫害,93岁高龄的革命母亲周凤被软禁7个月,直至1967年12月才被上级秘密接去广州,1973年3月12日在广州逝世,享年百岁。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周凤及其亲属的冤案得以平反昭雪,恢复名誉。
(本文根据杨永可原作整理)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