硕炫 发表于 2020-12-23 00:47:26

闲话“不孝有三,无后为大”

本帖最后由 硕炫 于 2020-12-23 01:13 编辑

                        闲话“不孝有三,无后为大”
在日常生活中,大家经常会听到这么一句话:“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许多人以为这句话是说一个人最大的不孝顺就是不能为家族续上香火,传宗接代。事实是这样吗?一、闲话语句的出处及意思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这句话出自《孟子》。《孟子·离娄上》有语曰:“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舜不告而娶为无后也。君子以为犹告也。”这句话的意思是:不孝的表现有很多的,以不尽后辈的本分为最,舜娶妻子的时候没有告诉父母,这是没有尽到后辈的责任。但君子认为,舜虽然没有禀告,但与禀告了是没有什么区别的(因为舜娶妻是在尧考察了舜的德行后决定把女儿嫁给他的,而此时,舜的父母对舜还有偏见,禀告他们并没有什么好处)。”古代时的婚姻有“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规制,儿女的婚姻大事要一切听从父母的安排。舜当年结婚没有禀告父母就是没有尽到自己的本分,也被人们认为是一种“不孝”。二、闲话语句中关键词的意思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这句话中,“三”并不是指有三件事,而是表示一个虚数,形容很多,有多种多样的表现,用以加深程度。“三”是虚指,而不是实指。“无”的意思是:“没有尽到……的责任”。“为”是的意思,句中没有尽到作为后代的责任,这叫“无后”,其实并不是指“没有后代”的意思。三、闲话古今对此语句的曲解为什么现代人把“无后为大”理解为没有后代就是最大的不孝呢?这个要从东汉末年赵岐所著的《十三经注疏》中的这么一段话说起。赵岐说:“于礼有不孝者三,阿意曲从,陷亲不义,一不孝也;家贫亲老,不为禄仕,二不孝也;不娶无子,绝先祖祀,三不孝也。三者之中无后为大。” 赵岐在这里列出了古代三种不孝的表现:1、阿意曲从,陷亲不义。一味顺从,见父母有过错而不劝说,使他们陷入不义之中,这是第一种不孝;2、家贫亲老,不为禄仕。家境贫穷,父母年老,自己却不去当官吃俸禄来供养父母,这是第二种不孝;3、不娶无子,绝先祖祀。不娶妻生子,断绝后代,这是第三种不孝。在赵岐看来没有后代则是对长辈不尊重、不孝顺的一种表现。他把“无后”排在前两种不孝的后面,其实并不是什么真正的“为大”了。当然,赵岐与孟子的话有分歧,但是在弘扬孝道精神方面,在现代社会也不会过时。对长辈、父辈要孝敬,对晚辈要爱护,要敬畏生命、延续生命、发展生命,要树立正确的生命观、价值观,自觉弘扬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美德。在现实生活践行孝道的过程中,不必纠结于“大”“小”和先后的问题,只要心安理得就可以了。                   写于12月22日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闲话“不孝有三,无后为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