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的最高境界
人生在世,凡事有因果,万事有轮回。恶做多了,必然报应;善行多了,必得福报。
正如佛经所言:“你给别人的一切,最终都会回到你自己身上。”
因此,想要被爱,就要先去爱人;想要得到,就要学会付出。
生命,就是在一次次给予中,得以升华。
给,是一种豁达
诗人纪伯伦说过一句话:
“在花中采蜜,是蜜蜂的快乐;但将蜜汁送给蜜蜂,也是花的快乐。”
人这辈子,千万不要在一些小事上太较真儿,凡事斤斤计较的人,活得最累。
终日算计利益得失,渐渐会深陷泥潭,无法自拔;
时时计较人情是非,到头来魂不守舍,心力憔悴。
相反,若是待人能多一些理解,做事多一点宽容,你会发现生活云朗风清。
做人,赢在宽容,输在计较。
曾看过这样一个故事。
三国时期的蜀国,在诸葛亮去世后任用蒋琬主持朝政。
他的属下有个叫杨戏的,性格孤僻,讷于言语。蒋琬与他说话,他也是只应不答。
有人看不惯,在蒋琬面前嘀咕说:“杨戏这人对您如此怠慢,太不象话了!”
蒋琬却坦然一笑,说:
“人嘛,都有各自的脾气秉性。
让杨戏当面说赞扬我的话,那可不是他的本性;让他当着众人的面说我的不是,他会觉得我下不来台。
所以,他只好不做声了。其实,这正是他为人的可贵之处。”
很多人都认为,让步是一种懦弱。
其实不然。
茫茫人海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所以难免有冲突、难免有磕绊。
如果事事计较、分毫不让,只会给自己和他人增加无限的负累。
只有给予理解、给予宽容,才是一种豁达的处事态度。
正所谓,退一步海阔天空,忍一时风平浪静。
那些能够给别人余地、给他人方便的人,才是真正豁达之人。
给,是一种智慧
人生在世,有舍才有得。
正如贾平凹所言:“不舍不得,小舍小得,大舍大得。”
很多时候,给不是失去,而是另一种获得。
早之前有这样一则故事。
有一位农民,他年年种植的玉米都能获得当地部门的最佳农作物奖。
每一次,他都毫不吝啬地将自己获奖的冠军种籽分给同村的其他农友。
有人问他:“这么好的种子,为什么要给其他人?”
他说:“我对别人好,其实是为自己好。
风吹着花粉四处飞散,如果邻家播种的是次等的种子,在传粉的过程中,自然会影响我的玉米质量。
因此,我把种子给了其他人,也就保证了我的种子质量。”
一番话看似简单,却深富哲理。
世间万物,皆在舍与得之间。
所谓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给予帮助,才能换回感恩;给予关怀,才能得到微笑;给予爱意,才能得到深情。
正如电影《卧虎藏龙》中的一句台词:
“当你紧握双手,里面什么也没有;当你打开双手,世界就在你手中。”
给出去是一种选择,是一种态度,更是一种智慧。
真正有大智慧的人,会舍,也敢舍。
给,是一种境界
不知道,你有没有过这样的体会:
当你有能力帮助别人的时候,无论是物质上的支持,还是精神上的鼓励,哪怕它们微不足道,你都会为此感到开心。
这是因为,分享本身就是一种快乐。
就像老话常讲的“赠人玫瑰,手有余香”,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人生在世,握得越紧,反而容易滋生诸多烦恼。
但是当你学会分享,心自顺之。
有这样一则寓言故事。
一男子是当地首富,面对自己的众多财富,他时常焦虑不堪。
因此,他特地向一位德高望重的老禅师求教。
老禅师听完他的烦恼,并未张口开解,而是让他拎着两个有缺口的水桶去河边打水。
男子满心疑惑:“水桶有这么大的缺口,如何能接满水?”
禅师笑着说:“你只管拎着它们去,但请记得留意道路两旁。”
到了河边,男子费尽心思想把水桶装满,但无奈缺口太大,还是一路走一路漏。
眼看着桶里的水越来越少,男子感到十分懊恼,此时突然他想起老禅师的话,于是开始留意路两旁的风景。
当看到一朵朵娇艳欲滴的花伴着蝴蝶翩翩起舞时,他惊呆了。
再低头,又看到那两个破水桶,原来从缺口处潺潺流出的水,恰好灌溉了路边的花朵。
男子恍然大悟。
原来一个人真正的快乐,并不是拥有了多少东西,而是能给别人带去多少东西。
作家胡雪岩就曾说:“想要干大事,就必须懂得跟别人分享,而不是一味地往自己怀里捞。”
人这一辈子,只有分享,才能将幸福翻倍、将痛苦减半。
因此,不要吝啬、不要刻薄,人生因给予而快乐。
生命的最高境界,就是一个字:“给”。
懂得宽容,是一种豁达的胸襟;
舍得付出,是一种人生的智慧;
学会分享,是一种做人的格局。
高尔基有一句名言:“给,永远比拿愉快。”
人生在世,长途漫漫,若想一日终有回甘,就必然少不了这一路的播撒与付出。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