硕炫 发表于 2021-2-3 15:43:46

话说“立春”风俗习惯

本帖最后由 硕炫 于 2021-2-3 15:48 编辑

             话说“立春”风俗习惯
立春是第一个节气,是新一年的开始,俗话说得好:一年之计在于春。一年之始,人们都有图个吉利的思想,在人们的心目中,春是温暖,鸟语花香;春是生长,耕耘播种。因此,立春节气在我国有多种风俗习惯。1、迎春:据文献记载,周朝迎接“立春”的仪式,立春前三日,天子开始斋戒,到了立春日,亲率三公九卿诸侯大夫,到东方八里之郊迎春,祈求丰收。回来之后,要赏赐群臣,布德和令以施惠兆民。这种活动必然影响到庶民,使之成为后来世世代代的全民的迎春活动。古时的迎春活动,开始时在东郊,因为迎春活动中祭拜的句芒神是东方之神。后来,迎春活动的地点就不止是在东郊了,宫廷内、府衙门前等地都有迎春的活动,活动的内容也越来越丰富。在宋代,“立春日,宰臣以下,入朝称贺”(宋吴自牧《梦粱录》),这种立春的贺节,也是一种迎春活动。在清代,还有所谓“拜春”的习俗:“立春日为春朝,士庶交相庆贺,谓之'拜春'。粉为丸,祀神供先,其仪亚于岁朝,埒于冬至”(清顾禄《清嘉录》“拜春”)。这种“拜春”的活动,与元旦的“拜年”相似,也是迎春活动的一种。2、报春:立春前一天,有两名艺人顶冠饰带,一称春官,一称春吏,沿街高喊:春来了,春来了……,路上人群看见春官都要作揖礼谒。3、贴春帖:又称春帖、春端帖、春端帖子。这是一种在“立春”日剪帖在宫中门帐上的书有诗句的帖子。诗体近于宫词,多为绝句,文字工丽,内容大都是歌功颂德的,或者寓规谏之意。“立春”日贴春帖、作春帖词,在宋代很盛行。4、打春牛,打春牛的习俗历史非常悠久,可以一直追溯到西周时期。据《周礼》记载,每年立春时节,周天子要率领三公九卿诸侯等前往东郊举行迎春仪式。在仪式上的供桌上,要摆放一头塑好的土牛,然后由主持祭祀的官员执鞭抽打土牛,这便是最早的打春牛的仪式。打春牛的仪式从西周开始,在古代中国各个朝代的官方迎春仪式中都有出现,并且也逐渐地扩散到民间,形式也变得更为热闹和灵活。比如被鞭打的春牛,就从最早的土牛变成了后来的纸牛,即用木条编织框架再贴上彩纸做成。春牛的形制也被人们附丽了更多美好的愿望,比如牛的四肢代表一年四季,牛的尾巴要有一尺二寸,代表一年十二个月,牛的肚子里要塞满五谷,这样人们鞭打春牛的时候,五谷就会流淌出来,预示着五谷丰登。打春牛也是为了让耕牛振奋精神、打掉惰性的一种仪式,同时也包含着先民们对丰收的祈祷。5、戴春:戴春是指立春时节,人们要头戴或穿戴一些特别的配饰的习俗。至于具体用什么配饰,各地就有比较大的差异了。比如在河南,流行给小孩“戴春鸡”,也就是制作布艺的公鸡布偶戴在小孩的头上。因为鸡与“吉”谐音,所以“戴春鸡”有祈求新春吉祥的意思。而在陕西的一些地方,则流行“戴春燕”,也就是用彩绸缝成燕子,然后戴在胸前。燕子是候鸟,每年春季飞回北方,被人们认为是报春的使者,也有着吉祥如意的意思。6、咬春: 立春日吃春饼称为“咬春”。民间在立春这一天要吃一些春天的新鲜蔬菜,既为防病,又有迎接新春的意味。唐《四时宝镜》记载:“立春,食芦、春饼、生菜,号'菜盘'”。可见唐代人已经开始试春盘、吃春饼了。主要是立春时节一些特定的饮食习俗,比较常见的有春饼和春卷两类,具体的做法依各地风俗物产不同而有所区别。基本上说,春饼就是用一张小薄饼将各种时令的蔬菜,比如菠菜、韭菜、豆芽、萝卜等等,卷起来蘸酱吃;而春卷则更复杂,要将时令蔬菜卷起后再油炸至金黄食用。不论具体做法,咬春这种习俗其实跟古老的尝新、荐新习俗是有一定联系的。春天万物复苏,一些蔬菜开始长出嫩芽,所以春季会有尝新,也就是食用新鲜农作物的仪式,这也是古人祈求丰收仪式的一种。7、踏春:中国民间在春天的郊游和散步,结伴到郊外原野远足踏青,并进行各种游戏以及蹴鞠、荡秋千、放风筝等活动,是一种重要的旅游习俗。据《晋书》记载:每年春天,人们都要结伴到郊外游春赏景,至唐宋尤盛。立春,草木初萌,万物复苏。出门踏青,置身于大自然之中,或登山远足,或漫步林荫,不计速度,只求消遣,其乐无穷。立春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一个节气,也是春季的开始。“一年之计在于春,一生之计在于勤”,诸多的习俗,其实也都是勤劳的中国人对丰收的一种祈盼。
古代迎春图
古代迎春图
打春牛
戴春图

古代踏春图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话说“立春”风俗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