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笋 发表于 2021-5-1 09:50:08

“人来鸟不惊”

本帖最后由 心无挂碍 于 2021-5-1 10:31 编辑

下午五点多,在阳台运动。突然,一只肥壮的鸟站在我家的防盗网上,喙部叼着蟋蟀,眼睛看着我在运动。刚开始,我怕动作大而惊吓到它,生怕它飞走,于是动作变得极缓极柔,摆动的幅度一小再小。没想到,我的担心是多余的,这只鸟一动也不动,凝固在防盗网上,静静地看着我在运动。


叫家人来看看、拍拍照,家人从远到近,不停拍照,鸟居然一动不动。靠近拍照,鸟儿还是不飞走。因为我家阳台种花多,经常有鸟们来“做客”。没有人的时候,鸟就会“栖息”在花枝花叶上。还没有遇到一只如此镇定的鸟,镇定到家人怀疑它是不是没有生命特征了。一直看到它晶莹的眼睛眨了眨,才相信它是活鸟。



去年春节前,家人买了一盆“朱砂根”,我们汕尾人管它叫“千子万孙”。朱砂根果实累累,红艳艳的,太显眼,很“招人耳目”的。一个星期后,果实居然逐渐减少,两个星期后,减去一半。



我有点纳闷:到底是怎么回事?一经我提醒,家人也觉得很奇怪:煞是好看的朱砂根果粒,怎么越来越少呢?有一天早上,我早起到阳台晨运,发现两只鸟在这里吃朱砂根果实,吃得欢天喜地的,还专挑饱满的果实来吃,不饱满的丢在地面。虽然吃得不亦乐乎,但感觉很灵敏。我还没有走到阳台,它们已经看到我了,马上翅膀一拍,飞走了。一点痕迹都没有,只留下“一地鸡毛”。



好可恶的鸟。好端端的红艳艳的硕果,本想给春节带来“利是”气息,给节日带来瑞气和吉祥,在没有经受风吹雨打的摧残,却遭遇这两只鸟的轮番啄吃。对于这对来去自如、对人有高度警惕的鸟儿,我除了“望鸟兴叹”之外,毫无办法,但不想看到朱砂根果实被这样摧残吃光,于是想拿起报纸遮挡,不再让这对鸟儿吃朱砂根果实,但家人异口同声说:还是算了吧,让它们吃吧,毕竟冬天鸟儿觅食不易,越冬艰难。我只好顺其自然。


只是,对得起鸟儿,却对不起朱砂根,等不到春节,所有的果实都被吃得一干二净。这人之道,难道是损不足以补有余吗?



也许因为这样,鸟儿自然就越来越不怕人。更由于我们汕尾越来越认识到环保和绿色的重要意义,封山育林,严禁山火,养花植草,减污节排。现在的汕尾,是“中国水鸟之乡”、“中国青梅之乡”、“中国生态养老之乡”,森林覆盖率高达68%,是数百种水鸟的天堂、四万亩椎林的富山、十万亩梅花的沃土、十万顷田园的福地。汕尾处处是绿水青山,即使是市区,公园不断增加,边角也好,灰色地带也罢,都成为绿树青草安居之地。山海湖城,深藏着低调而惊艳的美!


孩子在小时候,我出王维的一首诗:“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问孩子,猜个谜语,是什么?《画》呀,孩子不暇思索,随口而出。天资聪颖的孩子,智力绝非是我小时候的水平。王维这首诗,画面上的任何事物都是有颜色的,都是静止的,不会有任何活动,也不会发出任何声响。写得相当恰切,也很有趣。


此诗以简洁浅显的文字,非常巧妙地把画面上的形象叙述出来。每一句诗的第三字,依次序为山、水、花、鸟。青山耸立,水流其间,鲜花盛开,鸟戏枝头,构成了一派生意盎然的、优美的整体境界。这首诗写出了一幅山水花鸟画的特点,读起来似乎句句违反自然规律,其实正是暗中设谜,写出了画的特点。


但没想到,王维的《画》竟然成为我们今天真实的现实世界:既是金山银山又是绿水青山,有山有水有牵挂:“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我们越来越有更好的生活,有更美的风景,更加便利的出行,更加清新的空气,更加宽敞的居住环境,从物质上更加舒适的享受到精神上更加惬意的感觉。我们一年四季都有花,即使春天走了,夏天也好,冬天也好,大棚底下,花儿源源不断地输送到家家户户,大街小巷。



好山好水,美丽汕尾,人寿年丰,社会文明,国家进步,我们也天人合一起来,人与环境浑然一体,人与动植物,和谐共处。人动鸟不惊,人近鸟不飞,这是一种祥和安宁的境界。人来鸟莫惊,这样的世界,才是最美好的人间!

                   2021年4月30日晚上写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人来鸟不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