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三观不合更可怕的,是认知不同
人们常说,三观不合,注定不是一路人。以前,总觉得人与人之间三观不合很可怕。
直到经历了很多事,见了很多人后才发现:
人与人相处,比三观不合更可怕的,是认知不同。
媒体人珍大户讲过一个故事。
中学期间,珍大户有一个非常要好的朋友叫李想。
李想在高考时,顺利考上了一本,但被调剂到了一个非常冷门的专业。
珍大户支招说:
“你那专业,太小众,以后就业都是问题,要考虑转专业。”
结果李想拒绝说:
“不管什么专业,只要能成为业内大佬,就算成功。冷门的行业,或许更容易。”
就这样大学四年,李想愣是没换专业,坚持了下来。
更让珍大户感到诧异的是,毕业以后,李想居然还要出国读研,继续深造。
后来,李想先是留学日本,后留学美国,一路读到博士后。
珍大户越来越不理解李想,两个人很多事情也聊不到一起,也就渐渐淡了联系。
再之后,李想成了联合国特聘专家,妥妥的社会精英,珍大户才深刻地认识到:
人与人之间的认知有着天壤之别。
珍大户理解不了李想的根本原因,就是因为他们之间的认知水平不在同一个层次:
在李想看来,年轻的时候花钱投资自己,以后就会有更多的回报;可在珍大户看来,只有攒钱人生才会有安全感,所以她每天都过得抠抠搜搜。
在李想看来,专业不分冷热门,只要学到最高水平,再冷门的专业也会变得热门;可在珍大户看来,李想的决定太冒险,所以她修了金融和法学两门热门专业。
在李想看来,有些先进的技术在国外,所以他必须出国留学;可在珍大户看来,出国就意味着会错过国内最黄金的时期。
有句话说得极好:“朋友是需要交换观点的人,而不仅仅是交换感情。”
很多朋友关系变淡的原因,往往不是因为距离,也不是因为矛盾,而是认知差距。
所以,珍大户感慨说:
“为什么要以18岁当做成年与未成年的分界线。
因为,似乎18岁之后,是世界观开始形成的年纪。
我们当了十几年志同道合的朋友,却在18岁之后,分歧越来越大。”
认知不同,看到的世界高度不同。
真正好的关系,一定在认知层面,是对等的。
当两个人的认知水平不同,沟通的信息就不在一个频道上。
知乎上有个提问:“跟认知水平不在同一层次的人,在一起是怎样的体验?”
有条回答直击人心:
“每天回家都是一种压抑的感觉,折磨着你的意志和精神,让你连说话的意愿也没有,只是沉默的低头前行。”
认知不同的两个人成为伴侣,更多时候只是互相的折磨和伤害。
诗人余秀华在出生时,因为缺氧导致脑瘫,致使行动不便。
19岁那年,余秀华嫁给了比自己大12岁的丈夫尹世平。
起初,余秀华也认真经营婚姻,投入感情,可没过多久她就发现,两个人的精神世界不对等,认知层次不同,根本无话可说。
余秀华有满腔的才情,喜欢写诗,内心细腻,透过写诗抚慰自己残缺的身体。
可在丈夫眼里,写诗只是不务正业,并不能养家糊口。
在这个男人眼里,从来都没有艺术,只有生活。
丈夫做农活,余秀华不懂;余秀华写得诗,丈夫也不懂。
在丈夫的认知里,温饱大于精神世界;
在余秀华的认知里,精神世界是大于温饱的。
虽然他们是生活在同一个屋檐下的夫妻,可因为认知的不同,完全像个陌生人。
在余秀华看来,男人和女人生命是对等的,可在丈夫嘴里“女人就是猪”。
即便是后来两个人离婚,在丈夫看来,余秀华是嫌弃他穷。
可在余秀华看来,她所追求的不过是一个自由的灵魂,而不是带有枷锁的婚姻。
很显示,丈夫永远不能理解这一点。
余秀华破裂的婚姻,正应了一句话:两个认知不同的人,很难成为终生的伴侣。
两个认知层次不同的人,生活在一起后,会因为认知的差距而矛盾不断。
很认可一句话,认知是人与人之间难以逾越的鸿沟。
好的感情,相处不累,才能久处不厌。
而两个认知不同的人,看待事情的观点不同,注定无法沟通,也无法彼此理解。
你的苦闷,他无法理解;他的彷徨,你无法感同身受。
认知的差距,会筑起两人之间的高墙,再好的感情,也会因此消磨殆尽。
很多人吃过海底捞,但海底捞发展背后的故事,其实很曲折。
海底捞创立之后,张勇就深刻地认识到两件事:
一件事是火锅在未来必然会成为人们最喜欢的饮食之一;
另外一件事是,海底捞想要从市场脱颖而出,就必须提高服务标准。
带着这两个认知,张勇把目光锁定在了西安,准备用西安做突破口,打开市场。
1999年4月,海底捞在西安的第一家店正式开业。
让张勇始料不及的是,海底捞在西安的发展并不顺利,连续几个月亏损巨大。
最大的问题就是,西安的投资人并不认可海底捞的服务模式。
在投资人看来,免费送水果、送围裙完全多此一举;
客人在等待就餐的过程中,免费提供美甲、擦鞋等服务,完全是资源浪费。
最关键的是,他们并不认为火锅就一定会成为未来人们喜欢的饮食。
于是,在经营过程中,投资方胆小甚微,斤斤计较,不断控制成本。
经过多次沟通,依然没有改变投资人的认知观念以后,张勇痛下决心,让投资人撤资,压上全部身家继续在西安开店。
西安海底捞至此节节攀高,生意愈发火爆。
2003年底,张勇想要北上,打开北京市场,他觉得只有打开北京市场,才有可能打开全国市场。
结果出现了跟西安如出一辙的情况,也是被投资人百般阻拦。
激烈反对之下,张勇直接拆散了创业组,只保留施永宏一个合伙人。
2004年7月份,北京海底捞开业,凭借“独特”的服务模式,一举成功。
在大众点评上,海底捞排进了北京火锅前三名。
两个不同认识层次的人,注定了不能一起共事。
在认知低的人眼里,认知高的人做出的所有决定都是天方夜谭、不可理喻。
只有认知层次在同一个水准的人,才能相互扶持,走得更远。
有句话说得好:“改变认知能力,其实就是在改变人生。”
人与人之间的差距在于认知,说到底人这一生都在为认知买单。
如何才能提高认知呢,我给大家三条建议。
看待问题增加跨度
人在遇到问题时,喜欢在当下的环境里思考问题,然后做出判断。
但时间和环境都是有局限性的。
当下环境里做出的判断看似是正确的,但如果放在更长远的时间跨度和更广阔的空间跨度里,未必就是正确的。
遇事不要拘泥现状,把目光放长远,逼迫自己做深层次的思考。
大量且高质量的阅读
罗振宇曾经说过:
“影响一个人认知水平的因素有教育背景、父母、社交圈,所以不断学习,不放弃成长,随时更新知识,是升级认知的渠道和途径。”
通过大量且高质量的阅读,不断汲取新知识,让思维保持活跃,而不至于僵化。
当你读的书多了,知识储备丰富了,认知水平自然就会得到提升。
向真正的高手学习
商业哲学家吉米·罗恩说过,你是你最常接触的五个人的平均值。
你和谁在一起,你就会成为谁。
你接触的人,认知水平越高,你的认知能力提升就越快,你能获取的机会也就越多。
与能人共事,向顶尖高手学习,你才能不断优于过去的自己。
人与人之间是有磁场的,你是什么样的人,就会遇到什么样的人。
认知越低,遇见的人越复杂,越固执;
认知越高,遇见的人越简单,越灵活。
哲学家叔本华说:“世界上最大的监狱,是人的思维意识。”
一个人只有不断升级认知,才能遇到更优秀的人,见到更美的风景。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