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家郎咸平:大家都不愿生二胎,50年后的中国,人口减少一半
本帖最后由 无脚蛇 于 2021-7-10 00:25 编辑随着近日“三胎”政策的开放,似乎一夜之间人们都认识到了一个问题,此前被我们当作反面例子宣传的少子化现象,竟然就在我们的身边,我们从未如此真切的感受到人口对一个国家的影响竟是如此的深远。
在我们的印象当中,中国还是那个可以凭借人口红利成为世界工厂的发展中国家,少子化这样属于发达国家的“富贵病”本来应该与我们“无缘”,但当它大摇大摆的出现在我们的面前时,我们竟然毫无准备。
人口是一个国家的生命和灵魂,归根到底,国家机器是在为人服务。无论一个国家的文明如何昌盛,科学如何发达,经济如何繁荣,人的需求才是一切的事物发展的终极答案,但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我们今天却面临着一个尴尬的麻烦。
01实施计划生育的原因
1982年,计划生育政策被正式确立为基本国策,写入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事实上,为了控制人口增长而出台相关政策并不是我国的首创,早在1951年,印度就在建国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中明确提出了控制人口增长的计划,成为了世界上第一个制定人口政策,进行政府干预的国家。
但是人口增长,不过是社会发展的自然结果,为什么要专门出台相关法律,并将计划生育作为我国的基本国策呢?
制定人口政策的初衷一定是因为人口增长出现了问题,无论是北欧各国鼓励生育的政策,还是中国的计划生育,其最终目的都是为了让人口规模和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
印度之所以先于中国出台相关政策,是因为印度当时的社会经济情况更为窘迫,刚刚脱离了英国殖民统治的印度经济结构畸形,无力负担过多的人口,因此将控制人口作为第一个五年计划的重要内容。
新中国建立以后,虽然百废待兴,但是工农联盟取得的巨大胜利让全体中国人民无不欢欣鼓舞,在对未来充满信心的情况下,中国迎来了近二十年的婴儿潮。
虽然这其中有政策的影响,但是中国人民对新政权的认同才是最为关键的原因。
那时的中国还没有建成现代化的工业国家,发展模式上还保留着传统的农业思维,因为人作为劳动力是农业生产的重要因素,所以在当时,多生多育才是主流观念。
不过新出生的婴儿在当时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因为养育婴儿的成本主要由家庭承担,并没有对社会产生太大的影响。
不过一些专家学者很快就意识到人口过快增长带来的问题,一方面是有限的国土是否能够继续供养持续增长的人口;另一方面就是伴随着儿童成长,对教育、工作需求也会不断成长,我国又是否有能力解决供给和需求上的矛盾。
人口增长与经济发展的矛盾在改革开放后日益尖锐,因为婴儿潮降生的婴儿已经长大了,家庭无法满足他们对于教育、工作、娱乐上的需求,这些压力都需要社会分担。
任何一个小问题在庞大的人口基数面前都会变成一个庞然大物,为了快速、有效的解决这一问题,计划生育政策应运而生。
计划生育就像计划经济一样,都是特殊时期的产物,以今天的标准来评判几十年前的政策,未免过于严苛,每一项政策的出台都需要顺应时代的潮流,满足大多数人的需求,而计划生育无疑是当时最合适的选择。
社会的发展是一个动态的过程,矛盾随时会产生,也随时会转移,今天的我们之所以会对计划生育产生疑问,是因为我们现在已经有效的解决了当时面临的严峻挑战。
02中国的未来
随着中国经济的腾飞,今天的我们不仅有能力提供良好的教育,可供选择的工作岗位,甚至可以一定程度上承担家庭抚养后代的压力。
今天大部分的家庭只有一个子女,这样的独生子女家庭正是计划生育带来的直接影响,但是现在的年轻人中,不愿生育二胎,甚至不愿生育的想法却愈加浓厚。
如果要维持目前的人口规模,最低生育率应该为2,也就是每个家庭至少应该有两个孩子,但这显然与此前的计划生育政策冲突。
此前经济学家郎咸平在接受访问时也给出了自己的判断,如果保持目前的生育率,年轻人不生二胎,那么50年后,中国将只剩不到6亿人口。
如何让国家的未来充满希望,首先就要让年轻人对未来充满希望,房价过高、劳动者权益得不到保障、贫富差距加大,这些都是我们急需解决的问题。
我们经历过比这更为糟糕的历史,但历史告诉我们,没有什么可以击倒勤劳勇敢的中国人民。只要心存希望,困难终究会被克服,广大人民终将会取得最终的胜利。
中国的未来是光明的也是艰难曲折的,在通往未来的道路上,我们还将面临无数的挑战,今天来之不易的胜利,是几代人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结果。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面临着比战争更为艰巨的发展难题,一路走来,我们终于从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家一跃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只要我们相信未来,我们就一定可以拥抱未来。
03结语
每一政策制定之初,都是为了解决眼前的问题,独生子女政策制定之初如此,开放“二胎”、“三胎”政策亦是如此,我们不必苛责与政策的制定者,因为没有人能够预见未来的发展。
相反的,政策的改变是因为我们的发展超乎了预期,今天的我们有能力负担更多的人口,那个吃不饱、穿不暖的时代已经离我们远去。
全面小康是中国几千年来的一次壮举,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在眼前,我们有着无比辉煌的未来,这份美意不应该被浪费。
我们有权利也有义务去享受这份来之不易的胜利,让我们的后代沐浴在无上的荣光之中。灵寒青文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