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桥烟雨 发表于 2021-8-15 22:46:12

传承“手艺活儿”的手工业行会(多彩非遗)

美食大餐、格拉斯香水、阿朗松针织花边技艺,都是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的法国“手艺活儿”,享誉世界。阿尔卑斯山的篮子、普罗旺斯的彩色小泥人、孚日省的木制玩具、巴斯克地区的绳底帆布鞋,这些纯手工制造的法国物件展示出传统手工制造者们的独特匠心和精湛工艺。


  在全球工业化的背景下,法国手工行业依旧保持着蓬勃发展的态势,令法国人引以为豪。回溯历史,纳入世界非遗名录的法国手工业行会体系对传统手工技艺的传承起到重要作用。这是法国最古老的职业培训体系之一,历经数百年的演变和发展后依然生机勃勃,源源不断地向手工行业输送人才。


  一根法棍面包的技艺传承


  在法国巴黎十七区皮埃尔·德莫斯路上,一家面包店门前正排着长队。这家店荣获了2020年“最佳法棍”荣誉,许多食客慕名而来,也有附近居民日常采买,每天都热闹非常。每次路过这里,我都能闻到空气中弥漫着的面包香气,忍不住走进店里买一根新鲜出炉的法棍面包,松软香甜的口感令人倍感幸福。


  在法国,面包行业占据着法国手工食品行业首位,平均每1800人就拥有一家面包店。法棍面包更是法国人的日常主食,每天卖出约600万根。从原料上看,法棍的成分很简单。根据法国政府在1993年颁布的《面包法令》,传统法棍面包必须只用小麦面粉、水、盐和天然酵母制作,在任何环节不得进行冷冻或者放入添加剂和防腐剂。对原料的严格要求增加了制作难度,如何才能让火候、口味、面包心、香味、外观都达到最佳状态?制作一根简单的法棍对面包师的手艺要求却极高。因此,在法国想成为一名合格的传统面包师,需要经历长期培训和实践,法国手工业行会体系在人员培训、技艺传承等方面提供了许多帮助。


  法国手工业行会体系是食品、纺织品、石匠、木匠、皮革等行业内传承知识及技艺的一种组织方式和培训系统,以学校为基础开展教学,通过在国内外学艺旅行等方式传授手工技艺。16岁及以上的人员可以申请加入一个手工业协会学习,这些手工业协会的成员本身便是通过认证的、经验丰富的“手艺人”。按行业开展知识传承,不仅有利于“术业专攻”、保持身份认同,也为传统手工技艺的传承提供了机制便利。


  这套体系最独特之处在于要求学徒学艺期间,在法国国内外定期由一个城镇旅行到下一个城镇(该过程也被称为“环法”),实践专业技能的同时,开阔眼界并发掘自己的职业发展潜力。以面包行业为例,加入法国面包及糕点手工行会的年轻人不仅能通过基础课程学习技能,在获得该行业的毕业文凭后,还将前往不同城市,跟随当地行会的面包师学习实践。该协会介绍,每年学徒都会前往巴黎、第戎、波尔多等多个城市,在当地接受协会成员的指导,积累工作经验。整个培训过程持续3到7年不等,完成培训的年轻人将在作品通过审核后成为老师,指导下一批学徒。


  一个提倡“陪伴”的传承体系


  2010年,法国手工业行会被列入世界非遗名录。教科文组织指出,法国手工业行会是最后一家还在保留以下传统的行会组织,即:传授某些古老技艺、促使学艺者的技艺达到真正高超的水平、将个体发展与学徒培训紧密结合,以及举行入会仪式等。


  在位于南特的一家手工业行会博物馆里,我们可以通过一些图文资料详细了解手工业行会的历史和发展。这套体系最早可以追溯到中世纪,年轻的工人们奔走于不同城市,形成小组发展互助,锻炼新技能、寻找新职业。当时,法国各个行业并不具备完善的教育体系,尤其缺乏职业培训机构。年轻人想要学习某项专业技术,最主要的形式是在雇主家当学徒,另外一种方式便是与他人进行“技能交换”,这种交换和分享的模式已经有了如今手工业行会体系的雏形。


  1420年左右,查理六世为制鞋匠制定了一项法令,要求法令中提及的不同国家工人往返于各个城镇,以便提升工艺技能、增进彼此了解,这便是如今“环法”制度的源头。在16世纪,第一批手工业行会出现。随着19世纪工业化的不断扩大,依赖传统技能和商业秘密的手工行业受到严重冲击,逐渐衰落。


  二战后,法国手工业行会迎来复兴,通过平衡传统与现代的不同需求、扩大行业覆盖范围等方式,行会不断吸引年轻人加入。如今,手工业行会主要由3个机构组成:“环法”伙伴工人协会、“环法”伙伴手工行业会联盟以及建筑业手工行业联合会,总人数近4.5万。每年有超过1万名年轻人加入不同类型的手工业行会,这种师傅通过言传身教“手把手”培训的方式被认为是能够提升技巧和品德的高质量教学。


  今年2月,法国面包师联合会申请将法棍列入世界非遗名录,以保护这种传统主食的制作工艺不被流水线生产所取代,得到许多法国人的支持。在他们看来,这不仅是在保护手工技艺,同时也是传承文化,重新建立起自我认同感和身份归属感。这也是法国手工业行会在当下的目标,希望通过传承和发展多项非物质文化遗产,促进传统文化价值在年轻人群体中的回归。手工业行会的法语单词是“compagnonnage”,意为“陪伴”,将不同代际的手艺人联结在一起,实现互助、教育和技能传承,就是“陪伴”关系最有力的体现。


  在法国历史学家、手工业行会研究专家弗朗索瓦·伊彻看来,历史悠久的手工业行会体系在今天仍然具有很大价值:它实现了年轻人与老年人、专家和初学者之间的“特殊对话”,能迅速让初学者担负起责任并最大限度发掘自身潜力。如今,法国手工业企业总数已超过100万,相关从业人员高达300万,约占全国就业人口总数的10%。在被列入世界非遗名录后,法国手工业行会体系获得更多关注,也向更多人敞开大门,通过设置“开放日”“学习日”等活动,提升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公众参与度。此外,手工业行会体系也得到政府部门的支持,文化部加大资金投入,促进专业人士对行会体系开展研究,在该体系基础上进一步建立高度专业化的手工业职业教育,推进手工行业的发展和传统手工技艺的传承。


  有行业前辈的“陪伴”,有辗转于不同城镇的阅历,有一次又一次“结课作品”的呈现,一名木工逐渐成长为精通工艺制图和模型制作的行业翘楚,一名面包师慢慢掌握了化平凡原料为幸福味道的密码,一名格拉斯香水制造技艺传承人也有了越来越多的学生……法国手工业行会体系为年轻人提供了“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浪漫际遇,也为法国传统手艺的传承注入了活力。不同代际的手艺人相遇、交流、学习,在实践中磨练技艺,在日常中体悟匠心,民族的传统和精神也在此凝结。正如在手工业行会博物馆内总是被年轻人层层围住的、前人留下的机械钟表一样,在日新月异的今天维持手工业行会体系不断向前的活力,是守护技艺,也是守护记忆。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传承“手艺活儿”的手工业行会(多彩非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