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NO.1,厦门凭什么成为“便利店天堂”?
以下文章来源于五环外(ID:wuhuanoutside),作者海鸥为何要讲便利店?评价一座城市的时候,24小时便利店的发展程度,往往能体现出居民生活的便利水平和城市的商业环境。它的存在,对于大众的意义,已经从销售转向了服务,城市里更多的便利店,意味着更舒适、更便捷的生活。北京曾因万人才拥有一家便利店的水平被吐槽是 “便利店荒漠”;山西凭借在24个重点城市中超高的便利店密度被誉为 “北方便利店绿洲”;东莞以2073人一家便利店的全国最高饱和度,被冠上 “便利店之都”的名号;而 厦门却被称之为 “便利店天堂”。https://p3.itc.cn/q_70/images03/20220108/acc17c6c928541cf959dba14c29803e6.jpeg厦门街头为何如此评价?厦门是一座怎样的城市?这里有绕着环岛路骑行的慢生活,也有“荒唐离奇”的高额房价。马路上永远礼让你的车辆与深夜不灭的便利店又给予人以温暖。便利店在厦门,已经悄悄成为举足轻重的存在,它给这个矛盾的城市留下了一丝眷恋。https://p0.itc.cn/q_70/images03/20220108/bff446ca590e4105bd2f3d8d3d5a73ec.png据最新《2021中国城市便利店指数》显示, 2021年,厦门成为全国便利店“增长王”,以92分发展指数和7.14%的增长率位列全国第一。在便利店营商环境上,厦门也高居榜首。门店数增长最快、开店环境最佳,可以说厦门成为当之无愧的“便利店天堂”。https://p0.itc.cn/q_70/images03/20220108/ded824ef28d9433b923efbdd12f944d2.png厦门便利店实拍,图源五环外然而有趣的是,就在4年前,厦门依然是二线城市中的“便利店瘠土”。是什么让这里的便利店生态“突飞猛进”?01 厦门便利店,为何“扶摇直上”?昔日的厦门之所以被称为“便利店瘠土”,是因为作为网红旅游城市,却无国际连锁便利店巨头青睐,没有7-11,也没有全家。而与厦门隔海相望的台湾,在1980年就已有7-11连锁便利店入驻。2017年的厦门,平均每5045人才能拥有一家便利店,其综合指数在二线城市中排名第五, 远远低于东莞、长沙“千人一店”的水平。如果把时间再拉长远些看,在10年前,厦门的连锁便利店行业才刚刚进入发展期,市面上仅有美资“倍顺连锁”、台资“88优质连锁”和“悦士”,以及本土便利店“见福”4家连锁品牌。https://p7.itc.cn/q_70/images03/20220108/917b34841cb14ca39b7977bf1f7f347a.png就这4家,就有半数在亏损,还有一家亏损超千万。除了这些,随处可见的,多数是以食杂店、副食店为主的夫妻店。https://p8.itc.cn/q_70/images03/20220108/34d08f56612e4ee58a9db0b5de1ad8f2.png彼一时此一时。如今厦门连锁便利店门店数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其 增长率连续2年位居全国第一。从5000多人一家便利店到每3443厦门人就有一家便利店。另外, 厦门24小时便利店指数也位居前列,几乎每5家便利店中,就有2家是24小时营业。甚至,从未进入厦门的7-11便利店品牌,也于2021年12月一口气在厦门开了3家门店。更有消息称,全家、罗森也将厦门列入下一步入驻城市。https://p2.itc.cn/q_70/images03/20220108/1409116bd45c41c2b44453a71f24f780.png厦门7-11中华城门店从便利店生存“瘠土”到发展“天堂”,变化的契机是 政策的助推。近年来,厦门政府不断制定出台政策扶持连锁便利店品牌建设,规定综合服务设施面积不低于社区建筑总面积的10%,为便利店发展提供了空间保障。此外,还简化了办证程序等等。https://p9.itc.cn/q_70/images03/20220108/b644cd608b394c369831d44f5588e45f.png厦门相关政策内容截图到了2021年7月,厦门又落地推行“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即市民步行15分钟,就可以满足日常生活基本消费和品质消费,这就要求社区必须配套、提高便利店和商超的功能。此外, 人均消费水平增长,也给了厦门零售业腾飞的翅膀。2020年,厦门人均生活消费支出为36491元,进入全国前十,对比2017年增长了14%。双重推动下,厦门市连锁店品牌呈多元化发展,涌现出见福、美宜佳、天虹微喔、苏宁、永辉、十分、易捷等多家连锁便利企业。而在这当中,从厦门本土孵化出的连锁便利店品牌 “见福”,成为最大的黑马,直接跃升福建连锁便利店“一哥”。https://p6.itc.cn/q_70/images03/20220108/d86fe97ee5084d38993bbbd636a9d6a7.jpeg资料显示, 2020年-2021年,厦门能获得便利店门店数增长率第一的根源,是见福便利店的扩张。直接从名不见经传的品牌跻身进入全国前十, 在厦门现有的连锁便利店中,有60%是见福品牌。https://p6.itc.cn/q_70/images03/20220108/f6c888a7c8c54cd684ee5941dc57c5b8.png虽然对于外省人而言,见福名不见经传。但从全国门店数来看,当前的见福已涌入全国连锁便利店品牌前十名, 门店总数超过2021家,仅次于7-11的2387家门店。尽管入驻厦门多年的美宜佳,是国内第二大便利店品牌,但在本地的知名度与门店数上,与见福仍有一定距离。以厦门头部办公聚焦地——软件园二期为例,几乎每1000米就有一家见福便利店。https://p4.itc.cn/q_70/images03/20220108/9f7e68233c74425d88d0cc64b699727a.jpeg见福便利店那么,见福究竟是何方神圣?02 拆解本地巨头,从5家店到全国TOP10见福的诞生与成就,离不开一个人——张利。他是见福的创始人,也是见福的灵魂。他的思想与谋略,决定了见福所能成长的高度。张利,出生在天津一个知识分子家庭里。读大学、就业、结婚生子,张利的青春生活与普通人无异。直到1991年,张利正式与厦门结缘,从而改写了其人生轨迹。彼时,就任宁夏银川玻璃厂小领导的张利受委托,携家带口来到厦门,出任厦门银城啤酒厂副总经理。然而因“功高盖主”被猜忌,年轻气盛的张利决定辞职下海。正所谓“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当时的雪津啤酒正急于打入厦门市场,作为昔日银城啤酒的高管,正值创业迷茫期的张利成功拿下雪津啤酒的代理。随着啤酒批发业务的壮大,张利又创建了厦门太格尔商贸发展公司,并用10年将其发展成厦门头部食品批发企业,一年营收超百万。2003年,是张利人生轨迹的第二个拐点。正就读厦门大学MBA的他,因一次“微笑曲线”理论课醍醐灌顶。他预见到批发行业的天花板明显,认为改行势在必行。偶尔一次美国之行,美国机场的连锁便利店生态击中了他蠢蠢欲动的内心。2006年,在一片反对声中,44岁的张利正式开启便利店创业,“见福”由此诞生。但起步是痛苦的,比如要进什么货品?供应商哪里找?货品如何摆放?定价怎么定?如何盈利等等,只能靠一步步摸索。2006年8月,见福第一家门店“梅阳花园店”还是正式开业了,随后又陆续开了4家门店。https://p4.itc.cn/q_70/images03/20220108/ac7c526a7fc84cff97bed370b10a31bc.png早期相对简陋的见福店彼时,厦门历经20多年经济特区的开放,商贸活动十分活跃。街边已有成型的连锁便利店瓜分市场,作为后来者的见福,扩张速度十分缓慢。直到2009年,“外资超市禁卖香烟政令“的实施,直接将88优质连锁和倍顺等品牌逼进窘境,见福迎来了发展机会,门店数在2年内从27家增长至100家。然而,无论怎么努力,见福依然在亏损。焦虑的他在询问台湾资深同行后得知,坚持7年以及200家店,是便利店盈利的基本条件。为此,他放下心放手一搏。2013年,经历了真正的“七年之痒”,见福扭亏为盈,其便利店门店数量已达220家。这一年,见福成为“厦门十大金字招牌”之一。https://p9.itc.cn/q_70/images03/20220108/35bb4dd702334453ae6d68453ae85625.png如今的厦门软件园见福门店此后,通过不断并购,见福又陆续拿下厦门市场上难以为继的便利店品牌,市场规模进一步壮大。加上加盟店的增长,2年增长上百上千家门店,成为可能。资料显示,在见福2000多家门店中,加盟店比例为80%。其中加盟商之一李小姐称,之所以选择见福,一是看中了它在本地的影响力,二也是看好这个品牌未来的潜力。如今15年过去,见福也经历了第二个“七年之痒”,其年销售额早已过亿。对于未来,见福正超着5000家门店的目标前进。而能从一众竞争者中脱颖而出,学习与管理,是张利对过往的总结。03 学习对手,强化管理为了见福能够持续“活着”,见福不断在进化学习。让见福在学习中摸索到成功门路的关键,可以总结出三大方向:首先,是 预见熟食赛道的重要性,并提前布局。“得鲜食者得天下”,是便利店行业的共识。7-11、全家、罗森等国际品牌,都有自身特色供应的热食,便当、饭团、热饮、鱼蛋等等,这些领头羊们的鲜食销售占比多数已超过50%。https://p3.itc.cn/q_70/images03/20220108/62eb6c9aafd443b8946c8a5f9c2dbe5e.png数据来源:阿里研究院&德勤-便利店的下一站而当时的厦门,7-11、全家及罗森仍未进驻,传统便利店又未瞄准鲜食赛道。正式厦门特有的市场空缺,给了见福突围的机会。在资金有限的情况下,门店数达1000家的见福,就已把自建鲜食工厂当作最重要的目标。在获得红杉投资后,见福又开始着手对鲜食供应链进行产业化。据知,见福便利店首次上新即推出50个鲜食单品。如今, 见福门店的鲜食比例大约已达20%。https://p5.itc.cn/q_70/images03/20220108/ab6f06265f4e4c26b0bc5f3d5dbb0c41.jpeg见福便利店内部以厦门软件园见福一加盟门店为例,店长林小姐称,在冬天, 自己门店单日销售总额中,鲜食比例能占据50%。而在鲜食的产品选择上,加盟店可以自由根据本地需求增减,比如在办公区开设 早餐区,稀饭配2小菜均价6元; 茶叶蛋配豆浆均价4.5元。https://p6.itc.cn/q_70/images03/20220108/1554642c227545ff9d451473cb32432a.jpeg见福便利店内部张利曾言,若7-11等品牌早几年进驻厦门,见福的发展将会受到遏制。但如今的见福,已经不惧怕与巨头的竞争。其次,是 自有商品的研发。由于便利店门店客源较为固定,且便利店行业同质化严重。只有创造出受消费者喜爱的独有食品,并保持创新,才能让消费者对其忠诚且保持新鲜感。https://p4.itc.cn/q_70/images03/20220108/0edabaec3f1e447c9bf1faa3ccf6edc4.png据统计,全家的鲜食产品更新率在50%左右。7-11每周也会更新近10种鲜食产品。而见福也将做到三个月上新一次,单次新品占比30%左右。但见福的自有品牌,不止聚焦鲜食,从与来伊份合作定制生产零食、到从家杂、日化、服装等品类切入,见福开发自有品牌的标准均以以消费者需求为主。如今,见福已经拥有 “咖沸”、“美食家”和“ 羡食生活”三大自主品牌,建设了烘培厂、食品厂,这些硬实力的布局也强化了见福自身的核心优势。最后,是 强大供应链的搭建与管理体系的升级。无论是鲜食供应还是自主食品研发,背后都是一整条供应链体系的搭建。因为除了研发能力,供应链水平决定了鲜食的质量,也决定了门店能否持续性、标准化地进行复制。在零售行业,自建物流也是其最强护城河。比如京东、比如朴朴超市。为此,见福早在10年前就已经着手搭建自有配送中心及物流系统,以门店为中心,铺设供应链,并逐渐转型为制造型零售商。https://p1.itc.cn/q_70/images03/20220108/b0e06ef5d6d44433b9236d3101190517.jpeg除却自身投入的物流项目,在2021,见福还与全家成都区域达成合作,双方将合用供应链系统。不仅如此,见福还引入7-11鲜食供应,与台湾冷链协会达成合作。抓住政策机遇,通过学习与消化,洞悉行业龙头成功的本质,提前布局熟食赛道、自主品牌、物流系统,是见福在激烈市场竞争中“大获全胜”的关键。04 尾声在一座城市,便利店是那个看起来微不足道却又十分重要的角色。因为它有温度、有人情味,它是城市居民的生活空间,是下雨天可以买伞,是上班族饥肠辘辘时可以饱腹的选择,是人们所追求的生活便利的贡献者。而在中国本土连锁便利店品牌中, 易捷与 美宜佳虽然在门店数上一骑绝尘。但在鲜食赛道、门店场景、服务质量上与日本便利店品牌仍有一定差距。差距虽在,但不代表无法超越,或者齐肩。作为从东南沿海鹭岛上起家的 见福,用自身的探索和成就,证明了本土便利店品牌也可以拥有国际标准。或许未来有一天,中国也能有自己的“全家”与“7-11”,可能不是见福,但也会是其他。来源:搜狐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