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山海连城”计划让市民亲近自然
今年的深圳市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建设一流的宜居城市,建设公园城市,实施“山海连城”计划,贯通“一脊一带二十廊”城市生态脉络,新建改造公园20个、碧道270公里。同时,构建多层次户外休闲步道体系,新建绿道60公里、郊野径230公里,加强森林步道、登山步道等建设,以纯生态方式打造一批精品远足径,让市民更好参与户外休闲、亲近自然生态、体验山海美景。 “山海连城”“公园城市”“户外休闲步道体系”……这些“新词”“新提法”无不让人对一流宜居城市满怀新期待。 深圳将绿色可持续、宜居城市作为规划建设主线,用绿色发展创造未来。随着公园城市的加快建设,“大美深圳”将让都市里的人邂逅如诗如画慢生活,畅享更优质更丰富的绿色福利。 把城市建在公园里 莲花山公园和笔架山公园是深圳中心区的两大山地公园,去年年底,连接两大公园的空中廊桥全线贯通,全段跨越3条道路,将以往莲花山公园与笔架山公园之间费劲的路程“简化”为仅需10多分钟,创新将公园与商业区衔接起来,大大增加了市民活动的可达性和活动范围。此外,由于笔架山公园与中心公园沿着福田河已实现连通,经过廊桥到达中心公园也很方便,三大公园之间的联系得到极大增强。 “三大公园贯通,没有一个红绿灯。”徒步达人王先生在这条连廊开通后,组队徒步三大公园。沿着这段空中廊桥打卡公园和商业街区成为市民活动的热门路线,带来绿色生活新体验。可以说,连通公园、商业,让公园与城市更好、更有机地融合在一起,把城市建在公园里,是深圳公园城市建设的一大亮点。 深圳不断破除公园外围边界,推动建设城市里的公园转变为把城市建在公园里。莲花山公园、荔枝公园等拆除公园沿街围栏,将公园景观和道路街景融为一体;福田园岭片区等打开封闭绿地,衔接地铁口-社区的出行路线,让公园与街道相融;几大热门公园开通公园巴士,线路连通公园、社区、商圈,为市民提供“一站式”出游方案,公园越来越与城市交织融合。 户外休闲步道体系带你“上山”“达海” “万物复苏的季节里,去感知开阔明朗的山与风。”“从城到山水自然再到城,身心都得到了放松。”……越来越多深圳人爱上户外,或全家人出动,或同事好友组队,从写字楼奔赴郊野山林海边,徒步绿道、碧道、郊野径,拥抱大自然,开启慢生活,疗愈心灵。 绿道、碧道、郊野径都写入了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将得到更完善的建设。深圳依山傍海,自然条件优越,有着良好的户外活动氛围,拥有数量庞大的户外运动人群。户外休闲步道体系的建设将为广大户外运动爱好者提供规划完善、配套设施齐全的登山徒步活动场所,促进全民健身运动的发展。 据了解,深圳已建成郊野径181公里,摒弃水泥机械,城管部门通过“手作”的方式修建郊野径,既为市民提供亲近自然、康体健身的户外游憩环境,让市民“上山”“达海”,又给动植物留出生存空间,保护生态环境。其中,中部郊野径-塘梅银段连通塘朗山、梅林山和银湖山,东部郊野径-三洲田段可达三洲田梅园、盐田半山公园带、庚子首义旧址和多个古村落,为身处都市的人们增添了亲近郊野的好去处。 这些郊野径开放后,吸引了许多热爱自然、崇尚户外活动的市民走进山林,开启全新的“公园城市”之旅。今年,深圳将开展远足径、郊野径专项规划研究,全方位可持续地指导远足径、郊野径的建设实施,实现从西到东、从山到海、从郊野到城市的深圳远足径、郊野径全域连接网络,让郊野径串联重要城市节点、历史建筑、自然景观,连通碧道、海岸线,打造山海连城的全球知名徒步路线。 截至今年3月底,全市已累计建成374.4公里碧道,茅洲河碧道、大沙河碧道、盐田海滨栈道碧道、人才公园内湖碧道等已成为广大市民休闲游乐的好去处,碧道建设的综合效益开始显现。今年,水务部门将持续提升公共服务品质,满足人民群众需求,着力打造安全韧性、可达连通、滨海观海的生态海堤。 “山海连城”让市民亲山近水赏城 深圳温暖湿润的气候,造就了山水林田湖海自然资源要素齐全而丰富的生态环境,为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深圳奠定了良好的空间基础。目前,深圳森林面积788.16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39.4%;拥有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地质公园、湿地公园、森林公园5种类型的自然保护地共27个,总面积8.10万公顷,公园数量达到1238个。 深圳正在推进的“山海连城”计划是连山、通海、贯城、串趣,让山海自然本底形成更加完整连续的生态网络,让山海林田湖草城成为和谐共生的生命共同体。 今年,深圳加快打造“一脊一带二十廊”城市生态脉络,香蜜湖山海连廊、梅林山生态廊桥、塘朗山城市看台等多个示范项目,正在实施筹备中。让山海从最基本的保护,到可感知、可参与、可体验,“山海连城”计划将让市民“走得进山、亲得近水、赏得了城”。来源:深圳特区报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