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素养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的
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初中历史教学也有了新的要求,不仅仅强调学生掌握基础知识,更注重学生的历史思维和学习能力的培养。而刚刚发布的《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首次明确了初中历史课程核心素养。在2022年版的“课程理念”中第一点中就特别强调了,要立足于学生核心素养发展,充分发挥历史课程的育人功能,并在“课程目标”中十分详细地介绍了五大核心素养的内涵。
新课标的价值理念中,整个教学内容由封闭走向开放,启发学生在历史学习中改变“死记硬背学历史”的陈旧思维,要学会用五大核心素养分析、理解、贯通历史、注重历史的阶段性。
其次,2022年版的新课标中,将跨学科主题学习纳入了课程内容中。这在某种程度上也是提高学生核心素养的一种方式。通过促进学生历史学习方式的转变,加强学生运用多学科知识和技能进行综合探究的能力,让学生学会将历史课程和其他的问题结合起来,深入探究,解决各种综合实践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多角度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为了反映核心素养的要求,2022年版新增了“学业质量”,让教师在对学生学业成就的衡量及评价有了一定的参照标准。
在《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中,明确地提出了高中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概念,包括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五个方面。但是,素养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而是一个持续的长久的过程。这也就是意味着,在初中历史课堂上,也需要教师充分发挥历史学科育人价值功能,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让学生具备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落实立德树人。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