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海奔潮 发表于 2022-6-20 10:49:11

从清明节的功能中挖掘出汕尾村落节日的内涵


以清明节为例,有人总结了“六大功能”:农时功能,娱乐功能,保健功能、纪念功能,悼亡功能和绿化功能。清明节最早是农事节日,从一些关于清明的农谚可以看出来,比如说“清明前后,种瓜点豆”“懵懵懂懂,清明下种”“清明谷雨两相连,浸种耕种莫迟延”等农谚,显示了这一节气特点,提醒耕者勿忘农时。

这些都说明了清明节在农民的农事安排过程中所起到的报农时的作用。之所以把敬老也放在这个范畴里是因为在自给自足的手工业家庭经济形态下。经验是最重要的东西、而经验丰富者多为老人,所以老人就是财富。因此人们总是把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希望寄托在老人身上。

祭祀是清明节的重要内容,祭祀不仅仅是怀念先人,更重要的是做给活着的人看,祭拜的仪式就像一座连接着生者和死者的桥梁,也同样连接着历史和现实,甚至会绵延以至将来,世世代代,生生不息。如《论语》中所讲就是“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孔子说“吾欲言死者有知也,恐孝子顺孙妨生以送死也;欲言无知,恐不孝子孙弃不葬儿。”通俗地讲,祭祖是为了使活着的人培养敦厚的道德和感念祖德的心态。整个清明节活动浸透着一种和谐的理念,清明节是节气和节日合二为一,包含了祭祖扫墓、踏青游玩等人文内容,呈现出自然与人的和谐统一。

清明祭扫活动既能体现对家庭的尊崇,又能表达对祖先的感恩,还显现对血脉亲情的认同。清明节是中华民族缅怀先人、悼念逝者的传统节目,人们纷纷来到故人墓前祭奠,扫墓祭祖通常要焚烧冥币、燃置香烛、燃放鞭炮,泼洒酒水、堆放食品等,寄托哀思,学习感恩。并扩展到细怀民族英烈。在这一过程中,人们追思先人、感恩父母增进亲情、满足家族成员归属感的需要,密切人们的关系。

清明节也培养人们面对生死达观的心态,清明节是从悲到乐的节日过程,启迪人们更达观地对待生死,舒缓面对生死的紧张心理,清明节还具有对后代珍惜生命、承担家庭及社会责任的教育功能:清明节带子女扫墓祭祖是一种无形的情感培育,使其对人生意义、社会责任的认识更明确。他强调人伦、秩序,从要求爱自己的亲人开始,然后爱他人,由近及远,推已及人扩展出与天地万物为一体的利他的价值观念。

李泽厚先生通过对中国古代思想的研究认为“中国传统文化是一种乐感文化”,即中国人总是愿意乐观地姚望未来,这一点在清明节中得到了很好的印证。追求乐感首先表现在节庆活动突出的庆贺和游乐两大重题,以纵情的文娱活动展现和抒发人门的欢乐和喜庆,如放风筝,荡秋千,踏青等活动。当然还有祛病驱邪、祈求福寿安康等这些世俗的渴求,也是乐感的体现,是对人间美好生活的渴望。

由此可见,村落节日生活不仅满足了村民的物质精神文化生活,还承载着传播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中优秀成分的重要任务,而且是丰富多彩的民间传统技艺的延续空间。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从清明节的功能中挖掘出汕尾村落节日的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