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液河畔英雄魂(完结篇)
大液河畔英雄魂(完结篇)进攻海丰县城,英雄壮烈牺牲
文/戴镜兵
1929年11月中旬,国民党军队在黄羌、平东、鹅埠、赤石、鲘门等地败北之后,海丰县县长陈祖贻惊惶万分,主动放弃海丰境内所有山区圩集据点,集中顽守公平、梅陇两大圩集,到处修建炮楼工事。如此一来,海丰山区苏维埃政权逐渐恢复,全县形成苏维埃政府在山区,国民党政府统治平原和沿海地区的对峙局面。
红军旗开得胜,反动派惶惶不安,工农群众革命情绪高涨,民心振奋。许多青年踊跃参军,有的要求发枪参战,红军49团由初成立时的一百多人发展到了300多人。
1929年11月,特委从报纸上获悉了朱毛红军进入梅县的消息。虽然上级并没有指示红军49团给予配合的文件,然而,特委据此作了分析研究,认为当前海陆惠紫地区及惠州的国民党驻军都不是很多,其中惠州驻兵一营,平海驻海军陆战队一连,海丰驻海军陆战队一团300人。而红军49团的兵力也有300多人,再说,海丰、陆丰和紫金的部分山区都恢复了苏维埃政权,无论苏区还是国民党统治区,群众的革命热情高涨。于是,特委决定配合朱毛红军进军东江,成立攻城总指挥部,制定进攻海丰县城的暴动计划。
根据攻城总指挥部的计划,暴动定在12月3日凌晨,各路攻城队伍2日晚集中,各区的赤卫队配合攻城队伍夜袭当地警卫队,当攻城战斗打响后,城内的地下党领导少年先锋队到处放火,扰乱警卫队军心。攻城的部署是:重点攻北路五坡岭之敌,总指挥部直接指挥,主力是红军一、二、九连,消灭敌军后直趋观音堂,以二连攻水心圩敌军,阻击城内援军。以四、五、六连攻西路蚕桑局、小岳楼之敌。以三、七连和赤石一部分赤卫队为牵制部队,打退虎头山之敌后进城东,牵制百岁亭、林祖祠之敌。第八连占领将军山,警戒台冲的警卫队和民团。一、二、三等区赤卫队分别在东、西、北三面高地警戒,阻击敌援。
攻城前,总指挥部指定每连组织15人为冲锋队,并宣布俘获奖励办法和口令、旗号、标志等,规定进攻的战士臂扎红带,策应的警卫队扎白手巾。
四连连长马佛耀亲自担任冲锋队指挥,他腰插双枪,背着大砍刀,两眼放光,神采奕奕,只等上级一声令下。
由于保密工作疏忽,红军进攻海丰县城的消息被陈祖贻获悉。陈祖贻于12日晚急请曾任粤军上校团长多年的马镜如指挥防守。马镜如接受陈祖贻聘请后,马上进行调兵遣将,调警卫队第一中队守东路,第五中队守西路,第四中队加强五坡岭营地,调两个小队加强观音堂,以第二中队驻刘家祠为总预备队,并密令城东和城西民团分别集中台冲和南泉岭,准备策应,同时发电报向广州告急。
3日拂晓,攻城之战打响。红军北路军在黄强的指挥下,向五坡岭展开攻击。敌第四中队在红军凌厉的攻势下,很快就顶不住了,纷纷向观音堂撤退。北路军一路逼攻,马镜如紧急调刘家祠一小队敌军绕道坣脚李从侧面偷袭红军,另调一小队敌军从竹街突出,正面阻击红军的前进。如此一来,北路军受到了三面的围攻,敌人马上转守为攻,我军只能边守边退。
西路军在黄悦成的指挥下,马佛耀带领冲锋队战士们奋勇争先,眼看西门就要得手时,马镜如从南泉岭急调过来的敌人袭击红军之背,马佛耀所在的西路军腹背受敌,一时之间战况逆转,变攻为守,顽强抗击。
双方激战至上午8时,计划中的突袭战打成了攻坚战,红军弹药不继,内应又因临时调动发挥不了作用,眼看敌人的援军也将赶到,红军只好主动撤离战场。马佛耀带领的冲锋队此时承担了掩护战士们后撤的任务。
当西路红军大部分撤离战场后,马佛耀正准备带领冲锋队离开时,敌人发现了我军的意图,纷纷离开阵地向马佛耀带领的冲锋队包围过来。马佛耀当机立断,命令战友们分散撤退。马佛耀双枪一起开火,把敌人引向他的身边。
战友安全撤退了,马佛耀只身一人面对步步紧逼的敌人,他选择与战友们相反的方向撤退。敌人想抓住马佛耀立功,十几位敌人在他身后紧追不舍。当马佛耀跑到海丰后水遮时,双腿被敌人子弹击中。马佛耀就地反击,向敌人猛烈开火。当马佛耀打完了双枪子弹后,敌人纷纷围了过来。马佛耀圆睁双眼,努视着敌人,他想拨下背上的大砍刀与敌人进行肉搏战。敌人十几支乌黑的枪口同时向马佛耀射击,马佛耀倒在了血泊中,壮烈牺牲,年仅33岁。
彭冬梅听到丈夫牺牲的消息后悲痛欲绝,不能自拨,不久成疾,不治身亡。
其六位孩子在亲戚朋友和父老乡亲的关心爱护下,健康成长。
本文参阅文献:《中国共产党海丰地方史》、《海丰县志》、《海陆丰革命根据地考证》、《梅峰苍松》、《苏维埃之光》、《海陆风云》。
本文口述人:陈建鹏、马永清。
文字整理:戴镜兵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