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三年,我市民营医院都干了些什么
政府鼓励社会办医,希望民营医院能发挥“鲶鱼效应”、带来先进的管理理念、多元化医疗服务,以及缓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这与中国健康大政方针吻合。2020年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明确提出,要坚持正确处理政府和市场关系,在基本医疗服务领域政府要有所作为,在非基本医疗服务领域市场要有活力。
就目前看,政府鼓励社会办医要实现这些目标,还需要时日,也需要考虑给予民营医疗机构更为明确的支持。
三年新冠疫情,让民营医院多了一个自省的机会。在抗击疫情中,对比公立医院,我市民营医院表现不抢眼,总体贡献十分有限,未能提升社会对民营医院的好感度,这使政府对社会办医的看法难免发生改变,且更倚重于公立医疗机构。
后疫情时代,汕尾以公立医院为主体,社会办医为补充的格局不会改变。营利性与非营利性医疗机构分类管理将逐渐落地,营利性医院定位在非基本医疗服务领域将逐渐明确清晰。民营医院将面临信任、人才、竞争、生存等诸多方面的重大考验。
我市民营医院的现实生存环境。医疗卫生事业是政府实行一定福利政策的社会公益事业,由国家、集体、个人共同投资、共同受益,其主体性质是公益性,不以盈利为目的。社会办医选择营利性还是非营利性,由办医目的和市场定位确定。
政府希望民营医院带来先进的管理理念,但民营医院的管理者绝大多数来自公立医院退休或离职管理人员,所以难以助力推动公立医院管理变革。还有,民营医院的发展对有效缓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发挥的作用十分有限,至今民营医院提供的服务量在所有医院中占比刚刚超过15%,而且绝大多数集中在基本医疗服务领域,与公立医院服务范畴高度重合。
可以看出,政府鼓励社会办医的目标完成并不尽如人意,事实上,民营医院至今仍是一只小虾米,无力撼动公立医院这头大象。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