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化真的能富裕农民吗?
"公司+农户"未必也是农民的富裕之路?
我们知道,"公司+农民"在中国也有几十年了。如:粮贸公司+农户,棉花公司+农户,油脂公司+农户。粮贸公司,棉花公司,油脂公司都是国有企业,农民生产稻谷、小麦、玉米、棉花、油菜、花生等农产品给这些国营企业经营。这几十年的实践证明,这种"公司+农户"的路子并没有把农民搞富起来,相反越搞越穷了。
企业的经营目的是利益最大化。当企业有超额利润时,有可能给农户平均社会利润;当企业获得平均社会利润时,有可能给农户保本微利;当企业只能微利或亏本时,有可能把风险全部转嫁给农民。
比如,1999年,湖北省粮食系统扭亏增盈22亿元,是怎样盈利的呢?政府规定稻谷收购价0.54元/斤,而粮食企业仅以0.4元/斤的价格收购农民粮食,从农民身上每斤剥夺0.14元。政府给农民下的订单,让农民生产粮食,最后违约,导致农民每生产1斤粮食亏本0.08元,农民怎么富得起来呢?
明明是政府和国有企业不守信用,我们怎么能仅指责农民和民营企业不讲信用呢?国有企业都如此对待农民,何况民营企业、私营企业呢?
经济学家们普遍认为,在现阶段我国的绝大多数农业龙头企业不可能获得平均社会利润,这是由农业的弱质性决定的。那我们的经济学家不是自相矛盾吗?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