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时候,老实人总是吃亏上当的
“老实人”做人实在、为人厚道、干事踏实,往往是单位的骨干,是办事情的一把好手,是推动各项事业发展的中坚力量。然而眼下一些地方在用人时,不是看谁说的话老实,不是看谁办的事实在,不是看谁做的工作有利,而是看谁的马屁拍得响,看谁的牛皮吹得大,其结果必然是老实人在“苦干”中被淘汰,“偷奸耍滑”者在“公认”中得提拔,“不让老实人吃亏”停留在了“口头上”和 “纸面上”。究竟什么原因导致“不让老实人吃亏”和“吃亏的往往是老实人”的悖论在一些地方得不到解决?原因是多方面的,老实人只会干事,不会来事;只会埋头苦干,不会邀功请赏;只会实事求是,不会阿谀奉承……老实人不像“聪明人”会搭天线、找靠山、谋人不谋事,做了一点小成绩,就夸夸其谈,大肆宣扬,恨不得让“地球人都知道”。正是由于老实人“做”得多,“吹”得少,“争”得少,不为人所瞩目,不吸引“眼球”,往往失去机会,最后落得一地鸡毛。
不让“老实人”吃亏、不让投机钻营者得利,历来是我们的选人用人的重要原则,但一些地方“最终吃亏的总是老实人”的“逆淘汰”现象,折射出当前干部队伍中还存在一些不正之风。极少数人信奉“不老实不吃亏”的观点,不是搞工作,而是搞关系,不是看成果政绩,而是看亲疏远近,不是靠奉献,而是靠争抢,“好话全说、好人全做、好处全得”,直接损害的不仅是“老实人”的权益,还会在一个单位、一个地方形成不良风气,长此以往,将不利于干部队伍的建设,影响党和政府的形象。
善待“老实人”要有实际行动,不能仅仅是“拍拍肩膀鼓鼓劲”“攥攥拳头喊加油”。要精准识别考核干部,用“明规则”取代“潜规则”,坚持把功夫下在平时,加强分析研判,近距离接触干部,多加留意老实人、格外关注老实人、大胆重用老实人,让他们看到希望、受到鼓舞、得到重用,才能“吃苦不吃亏、流汗不流泪、辛苦不心苦”;同时,扬清还需激浊,对那些投机钻营、作风漂浮的干部,要采取硬措施,让他们碰钉子、受警醒,才能树标杆、明导向、鼓人心,激励更多的人尊敬老实人、争当老实人、甘做老实人。 举个简单的例子,大家一听就懂了,比方说一个学校要购买打印机,给学生打印试卷用的,结果需要先写申请,然后需要级长和主任们都签名,然后再是副校长们和大校长签名,接着是党委书记签名,最后给了总务处,总务处还要进行预算,然后会计签名,然后再送达办公室签名和盖章,最后才能购买,而这些需要签名和盖章的人员只要有一个找不到人,或者故意放在桌子上晾几天,甚至晾几个学期,那么就永远买不到打印机了!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