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镜兵 发表于 2022-10-28 10:03:05

红二师师部、中共东江特委遗址



红二师师部、中共东江特委遗址位于汕尾市海丰县黄羌林场朝面山工区招窝村(现朝面山水库中)。
朝面山又名笑面山,它位于汕尾市海丰县北部海抜一千多千米高的五马归槽山麓,与陆河的激石溪毗邻,西连黄羌林场富足园村(苦竹园),南面山下是黄羌圩和石头坪圩,北有山道通往高潭中峒。黄羌通往紫金的古道从朝面山和富足园交界处穿过。朝面山面积25平方公里。七个小村落分布在朝面山山脚下,共有村民一千多人。一年四季,朝面山上层峦叠嶂。大山形成两大涧,溪流在北岸潭处汇合,然后沿着曲折山沟奔向黄羌圩。朝面山山深林密,山中气候多变,春、夏季节,阴晴不定。
朝面山上的大部分土地都属下虎噉张姓地主所有,农民只能租地耕作。张姓地主为了放置租谷,专门在朝面山招窝村建了一座一厅四房的收租馆。



受尽了地主盘剥的朝面山农民,在1923年春参加了由共产党人彭湃同志创建的农会,开展了减租斗争,至1926年,朝面山农民基本没有交租。
1925年,杨其珊受海丰支部的委派,到朝面山发展党员、创建党支部。
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发动反革命政变后,敢为人先的海陆丰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毅然举行了第一次武装起义。不久,国民党反动军队反攻海陆丰。第一次武装起义失败。部分农军在吴振民的率领下前往武汉,一部分农军在林道文的领导下,留在黄羌等山区开展斗争。8月,为了响应中央和省委关于举行秋收起义的号召,海陆丰地委大力整顿农军,扩大农民武装。9月8月和17日,在东江特委领导下,农军先后克复了陆丰和海丰县城,海陆丰第二次武装起义取得胜利,海陆丰两县分别成立了临时革命政府,海陆丰地委改组为海陆丰县委。9月25日,国民党陈学顺团进攻海陆丰,东江特委指示陆丰农军撤退到陆河新田激石溪一带;海丰农军撤退到黄羌朝面山一带。东江特委在黄羌朝面山设指挥部,海丰县临时革命政府驻黄羌官田村。一时间,各级领导云集朝面山,这里成了东江革命的大本营。张善铭、郑志云、黄雍、刘琴西、林道文、陈舜仪先后来到了这里。
其实,在海陆丰第二次武装起义胜利后,海陆丰地委就着手建设革命根据地,他们吸取了第一次起义失败后,农军没有立足之地的经验教训。把海陆丰两县城缴获大地主、恶霸的财物,运往激石溪或朝面山。如今,敌人再次卷土重来,农军可以依托革命根据地与敌人对峙,再也不怕没有立足之地了。



海陆丰第二次武装起义胜利之时,南昌起义军已经进入了潮梅地区。
10月2日,为了补充兵员和军费,刘立道受南昌起义前委书记周恩来的委派来到黄羌圩,找东江特委支援兵员和军费。东江特委收到信息后,高度重视,连夜召开会议,发出招兵命令。第二天,海陆丰各地报名参军的农军达千人。经过严格的挑选,最终有780人符合条件。4月,780名青年农军在刘立道的带领下,从黄羌出发,准备加入南昌起义部队。随部队出发的还有挑着一万大洋的农军。当这批应征入伍的青年来到河婆圩时,得知起义军在普宁惨遭失败的消息后,只好原路返回,听从党组织的安排。这批青年农军在前往前线经过陆丰黄塘时,负责后方掩护的青年农军遭遇地主武装突袭,34人被掳,当场被杀11人。此次应征入伍的朝面山青年农军有古华、杨道、曾石养、丘桂芳、曾德等8人。其中古华、杨道平安归来,曾石养、丘桂芳、曾德惨遭杀害。东江特委闻讯,马上派公平区农会执委陈桂招星夜赶赴陆河激石溪,找到新田区农会执委萧河源,让其设法营救被掳的青年农军。后经各方努力,其余23名青年农军得于生还。
南昌起义军在普宁遇袭后,部分队伍继续向海陆丰开来。东江特委得悉,马上派出六路人员分头接应。9月6日,郑志云、张威终于在陆丰东南部与董朗团长接上头。郑志云、张威带着起义部队绕过敌军驻地,一路收集流散人员。10月7日,一千多南昌起义军终于安全到达激石山农军防地,得到了暂时的休整。9日,南昌起义军在郑志云、张威的带领下,抵达黄羌朝面山。



新田、公平区农民听说南昌起义到达朝面山,纷纷给部队送来花生、蔬菜、猪、禽、蛋等慰劳品。东江特委对部队进行了政治思想教育,帮助部队建立党支部,发了饷银,请理发师为战士们理发,同时,请裁缝师为同志们制军服。黄羌圩、石头坪的商贩们上山摆摊,做起生意来。朝面山有些农民也加入了贩卖农副产品的行列,一时间,朝面山上形成了小市场。
朝面山一下子增加了一千多人,住宿十分紧张。党支部把张姓地主的收租馆作为部队领导机构和警卫队驻地,同时,动员群众腾房子,连队分驻各村,但,仍不能彻底解决住宿问题。党支部又发动朝面山群众在招窝村旁石禾町搭了四座茅寮为营房,最后才勉强解决了部队的住宿问题。
至第三次武装起义胜利后,东江特委在高潭中峒建设后方根据地和后方医院,把部分物资和伤病员运到那里,连队也分到富足园(苦竹园)、中峒驻扎,居住条件才有了好转。
南昌起义军初到朝面山时,怕目标太大,引起敌人的注意,对外称大队。后接省委指示,改编为工农革命军第二师第四团。1927年12月,从海陆丰农军编入520人为第五团,正式成立师部。董朗任师长兼四团团长;颜昌颐任师政委兼四团政委;师参谋长王备。五团团长刘立道。师部兼四团团部都设在朝面山招窝村张姓石墙屋里。



随着武装队伍的扩大,战勤任务越来越多,朝面山农民负担也越来越重。为了解决群众负担问题,海丰县委在坪岭村范氏宗祠成立以曾雄为书记的黄羌分区特支,统一安排战勤任务,包括部队的翻译、运输、送信、向导等工作。
特支成后,马上动员黄羌各村群众协助部队挖战壕。朝面山下向南山坡的打鼓岽、圆岽、寒虎咬尾、虾公地岽、伯爷山、上山窝、耕头地岽、蚕蛾地岽,连绵好几里,都有战壕。远的距师部五、六里。朝面山上的战壕可能是我党建立正规军后的第一条战壕,历经将近百年,这些战壕仍然有迹可寻。
黄羌特支虽然统一安排战勤任务,分解了朝面山群众部分负担,但是,近水楼台先得月,朝面山上的群众依然是为部队作出最大贡献的人。他们为部队当向向导、送情报、配合部队作战等。比如,起义军初到朝面山,发起了攻打南岭地主武装,不久又发起了打击入侵黄羌圩的陈学顺团,第三次起义胜利后,攻打高潭圩、石楼等战斗。1928我初东江大暴动时,红二师进军紫金、五华。1928年3月,国民党军入侵海陆丰后,反攻公平、海城。以上的每一次战斗都少了朝面山农军的身影。



朝面山农军在战火中成长。
据老农军杨福说,南昌起义军打击入侵黄羌圩的陈学顺团时,他是队伍的带路人。那一天晚上,他见证了起义军作战的全过程。他说,部队半夜起身吃饭,饭后开会,营长说话,曾雄翻译。营长讲话的大意是,我们是外地人,人地生疏,得依靠地方农军为后卫。现在要去打仗,不用怕,不要吸烟,要听指挥。营长说完拿一口盅水,逐人问向导有没有火柴,有火柴的拿出来后,营长把火柴往水里浸一下再发还,并给有火柴的战士两银毫,并对他们说,打完仗再买。当晚,杨福带部队至黄羌圩西部陈学顺团驻地附近埋伏。部队埋伏后,营长对杨福比划了一通,意思叫他听到枪声后不可乱跑。下半夜,敌人进入梦乡,我军发起突袭,敌人一时不知我军虚实,不敢应战,慌忙向合门、公平方向撤退。我军剩胜追击,敌人不敢再进公平圩,退入海丰县城。



朝面山人民与红二师官兵在战火中建立了深厚的军民鱼水情。
1928年2月29日、3月1日,陆丰、海丰两县城先后被国民党军队攻陷。海陆丰县苏维埃政府撤退到山区坚持斗争。
红二、四师官兵与海陆丰赤卫队、农军并肩战斗,展开了惨烈的反围剿斗争。由于敌我力量悬殊,红二、四师官兵在战斗中损失惨重。



6月,二师参谋长王备牺牲。省委指示,红四师改为赤卫队,红二师官兵参加朝面山和黄羌等地的赤卫队,与农民同吃同住同作战。朝面山的许多群众家里住进了红二师战士。在艰难的岁月里,他们结下了深厚的军民鱼水情。朝面山人民与红二师官兵同甘共苦二十多个月,他们一起训练;一起劳动;一起战斗。特别是在1928年6月以后,国民党军队对朝面山进行了一次又一次围剿。但是,朝面山人民和红二师官兵没有屈服,敌人把朝面山群众的房屋烧掉;他们就搭寮住。敌人把茅寮烧掉,他们就住山洞或露宿山野。这段艰难困苦的岁月朝面山上的红二师官兵留下了难于磨灭的印象。



同年冬,海陆紫特委执行省委指示,分批资送红二、四师官兵转移。最后一批红二师官兵就是从朝面山出发离开海陆丰的。当时,县委、分区特支负责人宋耀南、杨道在朝面山大水尾村集中红二师官兵开会,首先征求他们的意见。其中大部分红二师官兵希望转移出海陆丰。海陆紫特委给离开海陆丰的每一位战士发放路费和毛巾、竹笠等。这批官兵经陆丰激石溪往河婆方向而去。只有符锦惠、陆海平、潘玉田、麦胜标四位战士留下。这几位红二师战士不久后参加了红军四十九团,并且成为了革命队伍中的骨干分子。



1957年,海陆丰苏维埃政府成立30周年纪念大会之际,当年任红二师准尉军医的梁寿芝同志写了两首回忆朝面山上热火朝天的革命场面的诗:
“回忆二七年,从戎入山乡。号角震大地,红旗耀青天。洪流涌中峒,热血沸朝山。农民得土地,工人手执枪。”“少年多奇志,男女爱武装。石头为书桌,林下做睡床。歌声夜四起,到处欣笑颜。革命传真理,终改旧桑田。”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红二师师部、中共东江特委遗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