灾难的年代,温暖的人间
本帖最后由 硕炫 于 2022-11-22 22:50 编辑灾难的年代,温暖的人间--观《海的尽头是草原》有感近期,在电脑视频中观看了热播的电影《海的尽头是草原》,影片故事情节动人,暖心催泪,生动再现特定困难时期,蒙汉民族团结友爱,共克时艰,彰显了蒙汉一家亲的鲜明主题,感触深刻,更加铭记当年的困难史,珍惜当今的幸福生活,歌颂民族大团结。《海的尽头是草原》是一部根据真实事件“三千孤儿入内蒙”改编的影片,上世纪五十年代末,新中国遭遇严重自然灾害,大批南方孤儿面临营养不足的危机。在这个关头,内蒙古自治区党委、政府主动向中央请缨,本着“接一个,活一个,壮一个”的原则,把在上海福利院的小女孩杜思珩与“三千孤儿”一起送到内蒙古大草原上,交给淳朴善良的牧民们收养。这些“国家的孩子”被当地满足条件的牧民们收养,从电影描述的三个小孩杜思珩、马正元、黄宝哥等可以看出来,这些孩子当时都得到了牧民很好的照顾和善待,也反映了内蒙人民的淳朴与善良。整部影片虽然没有激荡人心的故事,但是在艰难的漫漫人生路中,仍然有温暖的人给他们温暖怀抱,自然是残酷的、命运也很残酷,可是成为了家人,就永远不会抛弃彼此,大草原上温暖的人践行了最初的承诺。整部影片体现着国家大爱,人家小爱和内蒙古人民淳朴的大爱无疆重信守诺,确实令人感动,催人泪下。这是一部2022北京国际电影节天坛奖入围影片,确实是部获得观众好口碑的佳作。
一、影片的命名富有诗情画意。电影《海的尽头是草原》中“海”是指当时的上海,“草原”是指当时的内蒙古大草原。这部电影片名就把东南沿海到内蒙古大草原给观众留下了思考的空间,当年东南沿海、内蒙古大草原发生了什么事情,人物的命运怎么样?……从上海到内蒙古,3000名孤儿经历了一场跨越大半个中国的迁徙,最后在广袤的大草原上找到人生归宿。二、影片故事情节按时间线索来叙述。《海的尽头是草原》整部电影作品分三条时间线索来展开叙述。一条是杜思珩哥哥找妹妹的现代线。一条是回忆线,哥哥回忆母亲把妹妹送走的过程,以及一条并行线,妹妹在被送入内蒙过程中在孤儿院与额吉一家相处长大的过程。这三条线索在作品中交替出现,导演把剧情连贯性与叙事手法埋线布局收尾,处理得非常的合理与自然,导演在影片中设置了一个小反转,这个反转把电影最后迎来了一个小高潮,并且很好的点明了电影的主题。把观众带入感动事迹的情绪里,久久难以平静而又震撼,让观众被“爱与无私”所感动,心灵上受到洗礼。三、影片“爱与无私”的主题突出。电影《海的尽头是草原》的故事画卷完全展现在人们面前,无不钦佩于当时草原牧民们的大爱无私,并且震撼于他们的选择。影片中爱与无私的家国情怀,不只是当时无私收养上海孤儿的内蒙人民。更在于那个年代,无数为了祖国建设奋斗无私隐姓埋名多年的无数科学家与普通人。影片中杜思珩的父亲,一直是掩盖在这部电影的大故事里,只是一个模糊的影子。但是,从杜思珩母亲收到父亲寄来的东西,确实通过转交给别人送来的,以及在母亲对话里,杜思珩父亲为之奋斗的事业,家人的不知晓与无法知道在哪里,正是隐示着,这位父亲也是为了国家大爱,只能舍小家而为大家,即使当时心怀愧疚,也要为之奋斗。影片中“爱与无私”的主题鲜明突出,情节感人。《海的尽头是草原》是一部真实历史事件的民族情感的电影巨制,影片深情温暖、催人泪下,反映了跨越血缘民族的宏观大爱,讴歌蒙汉一家亲、民族大团结、大爱无疆的精神! 硕炫写于11月22日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