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 擦亮“基层善治”示范品牌
市委八届四次全会对推进党建引领“三六九”工程、加快创建海陆丰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示范区等重点任务作了进一步部署。就如何贯彻落实市委八届四次全会精神,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陈壮勇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全市政法机关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省委十三届二次全会、市委八届四次全会精神,围绕市委党建引领“三六九”工程,紧密结合政法工作实际,以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汕尾法治汕尾作为着力点,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切实擦亮“基层善治”示范品牌,为加快创建海陆丰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示范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汕尾新篇章贡献政法智慧和力量。 稳定是发展之基,平安是群众所盼。2022年,全市政法机关紧紧围绕为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营造安全稳定的政治社会环境这一工作主线,忠诚担当,主动作为,扎实做好防风险、保平安、护稳定、战疫情、促发展各项工作任务,圆满完成党的二十大等19个重要活动和敏感节点维稳安保任务,全年实现“八个不发生”目标,政治社会大局持续安全稳定。过去一年,我市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健全社会矛盾纠纷多元预防调处化解综合机制,扎实开展化解信访积案等专项工作,全市人民调解组织成功调解2168件,调解成功率达到99.26%;司法机关在诉前成功调解民事案件5380件,全年通过省一体化信访系统登记的信访数量,在全省信访总量中占比不超过1%,全市信访总量在低位运行。坚持打防管控一体推进,推进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严厉打击影响人民群众安全感的突出违法犯罪,累计打掉涉黑恶团伙14个,完成整治涉养老领域行业问题23个,追缴挽损400多万元,连续三年保持制毒案件“零发生”,我市成功入选90个“全国禁毒示范创建城市”之一,全年接报刑事治安警情6230起,同比下降15.79%,“零双抢”天数达到355天;强化安全监管执法和风险隐患大排查大整治,生产安全和交通安全事故数、死亡人数、受伤人数同比均大幅下降,其中前三季度省公安厅对我市交管工作考核满分,较大及以上生产安全事故“零发生”。坚持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探索构建横向为“镇、村、组”,纵向为“大数据+网格化+群众路线”的田字型治理模式,基层治理基础阵地得到夯实,在“民情地图”平台支撑下,在“全科网格”精细服务下,基层实现“底数清、情况明、管得住、自治好、服务优”,其中,“善美村居”小程序访问量达到6830多万人次,全市30多万个网格事件,98.25%化解在村一级,1.58%化解在镇一级,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服务不缺位”。构建完善共治、自治、法治、德治、善治“五治一体”基层治理体系,社会治理效能持续提升。我市基层治理经验被写入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报告中,并经在我市召开的全省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促乡村振兴现场会向全省推广,汕尾城市形象进一步提升。 市委八届四次全会提出:要聚焦推动高质量发展重点突破,全力实施“九大示范”工程,其中一项就是要大力实施基层善治工程。围绕目标要求,陈壮勇表示,全市政法机关将结合职责职能,从三个方面高效能实施“基层善治”示范工程,为加快创建海陆丰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示范区提供坚强保障。 具体而言,一是严密防化“五类风险”,建设更高水平平安市域。把防范化解政治安全风险放在首位,加强政治安全体系和能力建设,常态化推进反恐防恐工作,坚定维护国家政权安全、制度安全、意识形态安全。全面排查处置化解突出信访维稳问题,健全抓早抓小、防范严密、应对有力的社会风险防范化解体系,着力构建“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大平安工作格局。深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推进扫黑除恶常态化,依法严惩群众反映强烈的违法犯罪活动。健全消防、道路交通、危险化学品等全链条精准化的行业监管体系,建立健全经常性社会心理服务疏导和预警干预机制,全力保障人民安宁。坚决打击整治网络谣言和有害信息,打击网络违法犯罪,系统防控网络安全风险,守护网络空间安全。二是优化用活“三个平台”,打实筑牢基层稳定根基。畅通“民情地图”与综治视联网、雪亮工程等系统数据资源的汇集融合,拓展“民情地图”数据资源集成,加强应用场景开发建设,提升预测社会需求、预警社会风险的准确性、及时性,着力打造“大数据研判分析平台”“社区治理一体化平台”。加强“全科网格”管理规范化建设,健全事件全流程闭环管理机制,完善城乡社区网格划定和网格员配备,推动基层行政执法力量下沉网格,着力打造高质量网格服务管理平台。深化社会治理五级指挥体系建设,强化市县镇三级社会治理中心指挥联动,增强村组两级依托党群服务中心对基层治理工作的承接力,不断提升社会治理中心网格化管理、精细化服务、信息化支撑水平。三是持续深化“五治一体”,营造共建共治共享格局。进一步拓宽共治渠道,让更多的公益慈善类、专业调处类、治保维稳类的社会组织和社会工作者和志愿者参与社会治理。进一步催化自治活力,完善协商议事、村务公开等制度,强化村规民约(居民公约)执行落实力度。进一步强化法治建设,全面推进依法治市,充分发挥法治对优化营商环境的驱动力、对广大干部群众的引领力和对化解矛盾纠纷的公信力。进一步深化德治引导,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村规民约(居民公约)、群众文化互动、农村思想文化阵地融合。进一步保障善治基础,加大公共财政在民生实事、公共事业及公共安全、城市运行、矛盾化解等领域的经费投入。来源:汕尾日报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