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高质量发展!央媒省媒“调研行”走读广东
本帖最后由 市民网-客服 于 2023-6-14 10:17 编辑6月9日,“高质量发展调研行”广东主题采访活动在广州启动。在当日上午举行的情况介绍会上,省发展改革委副主任黄华东从7方面介绍广东高质量发展总体情况。
他提到,近年来广东综合经济实力实现连年跃升,经济结构持续优化,全省地区生产总值从2012年的5.7万亿元增长到2022年的12.9万亿元,占全国比重超过1/10。广东举全省之力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统筹推进深圳先行示范区和横琴、前海、南沙三大平台等重大战略重大平台落地落实,改革开放迈上历史性新台阶。
通过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广东正成长为国家重要创新动力源,研发人员数量、发明专利有效量、PCT国际专利申请量均居全国首位,区域创新综合能力连续6年全国第一。广东还持续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步伐,高起点培育20个战略性产业集群,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6.7万家,全部工业增加值达4.8万亿元、占全国近1/8,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6.9万家。
广东城乡区域发展协调性不断增强,加快构建“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格局;生态环境质量大幅改善,坚定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民生福祉得到实实在在提升,持续将财政支出七成用于民生保障,2300万异地务工人员在粤稳定就业。
黄华东介绍,接下来,广东推动高质量发展将从几方面展开重点工作
——纵深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打造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源。进一步深化软硬联通,加快建设“数字湾区”“轨道上的大湾区”,强化规则衔接、机制对接,着力拓展经济纵深。继续扎实推进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构建以广深港、广珠澳科技创新走廊为主轴,其他城市协同支撑的创新格局。
——持续有效扩大消费和投资,加固高质量发展的内需基本盘。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国际消费枢纽,推进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促进汽车、住房等大宗消费,增加养老育幼服务消费,加快培育新型消费。
——加快推进制造强省建设,强化高质量发展的产业根基。坚持实体经济为本、制造业当家。聚焦大产业、大平台、大项目、大企业、大环境,加快构建梯次产业布局。聚力推动20个战略性产业集群发展,重点加快发展集成电路、新能源汽车、新型储能、海洋牧场等产业。
——聚焦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筑牢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加快构建龙头企业牵头、高校院所支撑、创新主体相互协同的创新联合体,强化以需求为导向的科技攻关。
——继续用好改革开放关键一招,激发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活力。在科技创新、要素市场化、投融资、营商环境建设等重点领域实施更多创造型、引领型改革。打好外贸、外资、外包、外经、外智“五外联动”组合拳,高质量参与共建“一带一路”,打造高水平对外开放门户枢纽。
——抓住县域这个重要发力点,锻造高质量发展的潜力板。深入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引导各类县域差异化特色化发展。创新区域帮扶协作机制,支持粤东粤西粤北地区更好承接国内外特别是珠三角地区产业有序转移。
——以绿美广东建设为引领,擦亮高质量发展的生态底色。推动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持续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深入推进工业、建筑、交通等领域绿色低碳转型,大力发展海上风电、光伏发电等清洁能源。
——强化民生保障服务,让高质量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省人民群众。突出抓好就业增收,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深入推进收入分配改革,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推动社会保障从“制度全覆盖”转向“人群全覆盖”。
广东“百千万工程”三级指挥体系已初步确立
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一直是制约广东高质量发展的短板。
省委改革办副主任、省“百千万工程”指挥部办公室专职副主任陈德忠对全省“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下称“百千万工程”)相关情况做了介绍。记者从会上获悉,我省“百千万工程”三级指挥体系已初步确立。
广东省“百千万工程”实施进展如何?陈德忠介绍,省市县贯通的指挥体系已初步建立。省直相关部门成立了区域经济、城镇建设、乡村振兴、要素保障、决策咨询5个工作专班,与指挥办一起,共同构成了省级层面的“百千万工程”指挥体系。
“今年以来,省级层面组织全省县(市、区)委书记开展专题调研、举办专题培训班、起草专家智库建设方案。”陈德忠说,省直单位还出台了产业转移、农业农村、城镇建设、数字政府、金融等一批配套政策。
如何让高质量发展的成效看得见,可评价?陈德忠介绍,省指挥部办公室综合考虑实力指标、潜力指标,对全省65个区和57个县(市)基本完成了县域分类,研究起草考核评价办法,分类考核评价体系初步形成。
下一步有何工作部署?陈德忠表示,接下来将重点推进四项任务、九大重点工作。
其中,“四项任务”分别是县域发展、城镇提能、乡村振兴、城乡融合。“九大重点工作”分别是:加快完善指挥体系、建立健全推进机制、谋划推动改革试点示范、加快推动土地整理整治、引导建筑企业投身县镇村建设、抓紧成立省“百千万工程”专家智库、推动开展高校与县(市、区)结对共建“双百行动”、推进信息化指挥系统建设、培养选树先进典型并加大宣传推广。“通过以上四项任务九大重点工作,确保“百千万工程”在开局之年夯基垒台、取得实效。”陈德忠说。
这些重点领域,广东已打破一批技术瓶颈
省科技厅副厅长梁勤儒介绍,近年来,广东区域创新综合能力连续六年位居全国第一,“深圳—香港—广州科技集群”创新指数连续三年位居全球第二。
2022年,全省研发经费投入达到4200亿元,研发投入强度达到3.26%,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增加到6.9万家,研发投入、研发人员、高新技术企业量、发明专利有效量、PCT国际专利申请量等主要科技指标均居全国首位。
目前,广东已初步构建起以鹏城实验室、广州实验室为引领,10家省实验室、31家全国重点实验室/国家重点实验室、430家省重点实验室、20家粤港澳联合实验室、4家“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以及高级别生物安全实验室等组成的高水平多层次实验室体系。
“在5G、4K/8K超高清、高端打印机、高端电子元器件等领域,广东陆续打破一批技术瓶颈。”梁勤儒说,在芯片设计制造、工业软件等前沿领域,广东试行领军企业总牵头的实施模式,系统化、工程化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
如何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广东全面落实国家关于高新技术企业税收减免、企业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等优惠政策,推动技术、人才、资金、平台等向企业集聚,超过60%的科技计划重点项目由企业牵头承担或主要参与。
当前,广东研发人员达到130万人,数量居全国第一,拥有一批掌握关键核心技术的科技领军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
梁勤儒说,接下来,广东将大力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加快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
广东工业投资增速连续26个月保持两位数增长
广东工业投资增速已连续26个月保持两位数增长,投资结构进一步优化!介绍会上,广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副厅长吴东文透露了上述信息。
没有工业投资就没有制造业当家。目前,广东正实施“大项目”扩容增量行动,加快打造吸引全国全球重大项目和投资的首选地。在加快推动工业投资跃增方面,广东实施工业投资“跃升”计划,聚焦关键领域促进存量企业增资扩产,支持企业开展新一轮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投资。
广东省工信厅的数据显示,截至今年4月,全省工业投资增速连续26个月保持两位数增长,投资结构进一步优化。今年前4月,全省工业投资同比增长25.8%,工业技改投资增长17.3%,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24.1%,先进制造业投资增长25.6%,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增长30.1%。
不仅如此,广东也在加快推动招商引资倍增,建立健全招商引资“一把手”负责制,推广“以投代引”资本招商模式,抢抓全球新一轮产业布局调整机遇招大商、招优商、招好商。
为此,广东优化重大项目建设全流程服务,结合“链长制”优化落实省领导同志挂点联系服务重点制造业项目工作机制,每位省领导同志牵头联系一个以上大项目,实施“一项目一专班”全过程跟踪服务。
去年12月以来,先后举办粤港澳大湾区全球招商大会,联合商务部启动“投资中国年”招商引资活动、开展广东专场推介活动,共达成项目927个、投资总额达2.59万亿元。
今年以来,总投资超1000亿元的东华新能源项目、超200亿元的星源材质华南新能源材料产业基地项目等重大项目陆续动工,与沙特国家石油公司签署合作备忘录,一批大项目好企业纷至沓来、扎根广东。
全省已打造绿美广东生态建设示范点193个
广东省自然资源厅党组副书记、省林业局局长陈俊光介绍,全省已打造绿美广东生态建设示范点193个。
今年是绿美广东生态建设的开局之年,当前,广东正稳步推进林分优化。截至6月2日,全省已完成林分优化提升183.06万亩、森林抚育提升121.75万亩,完成率分别为92%、61%。广东还组织专家筛选绿美广东优良经济树种、景观植物、用材树种等,选育推广玉兰、香樟、榕树等乡土阔叶树种,指导各地坚持科学绿化,宜乔则乔、宜灌则灌。
在全省各地,绿美广东生态建设示范点全面铺开。各地选择在基础条件较好的森林公园、林长绿美园等,打造示范点193个。
在发展林下经济方面,广东已组织编制《广东省加快油茶产业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年)》,完成油茶新造21.40万亩、低改10.70万亩。开展香榧引种试种,开展蒜头果、甜菜树、头状四照花等具有较高价值的树种引种可行性研究,努力拓宽困难立地生态修复、森林食品开发、林下经济发展路径。
目前,广东正全力创建南岭国家公园,组织制订了《华南国家植物园建设方案》《国际红树林中心(深圳)筹建工作方案》,谋划编制全省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和山地公园、郊野公园示范建设指导性文件。
全省红树林保护修复扎实推进,已营造红树林约25500亩,修复红树林约27000亩。接下来将着力打造4个万亩级红树林示范区,高标准建设深圳“国际红树林中心”。
粤“新三样”前4月出口增61%
“近五年来,广东外贸相继迈上7万亿、8万亿标志性台阶,2022年规模达8.3万亿元,总量占全国1/5,连续37年居全国第一;实际使用外资从1384亿元扩大至1819亿元,占全国1/7;社消零迈上4万亿台阶,连续40年居全国首位。”介绍会上,省商务厅副厅长何军说。
作为经济大省、开放大省,广东扎实推进外贸、外资、外包、外经、外智“五外联动”。在严峻复杂形势下,外贸大盘总体稳定,今年1-4月出口增长5.4%,高新技术产品年进出口突破3万亿元,新能源汽车、锂电池、太阳能电池等“新三样”1-4月出口增长61%,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不断涌现。
“围绕实体经济为本和制造业当家,广东构建大招商格局。”何军介绍,今年1-4月,制造业实际使用外资增长70%,高技术产业实际使用外资增长55%、占比突破40%。五年多来,实际到资超1亿美元大项目274个,巴斯夫、埃克森美孚等百亿美元项目进展顺利。
同时,广东做大做强服务外包产业,服务外包执行金额从2017年的186亿美元扩大至2022年的322亿美元,年均增长11.7%;推动外经优化布局,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进出口五年年均增长8.4%,占全省比重提升至27.1%;推动外智全球引才,坚持引资引技引才相结合,带动优秀人才落户广东。
“我们还积极推动广东自贸试验区在投资、贸易、金融、粤港澳合作等领域开展首创性、差异性、系统性改革创新。截至目前,累计形成696项制度创新成果,41项在全国复制推广。”何军说,接下来广东将打好“五外联动”组合拳,加快建设贸易强省,牵引带动新时代广东高水平对外开放,努力为广东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走在前列提供有力支撑。来源:南方+客户端【文字】南方+记者 肖文舸 孟健 尚黎阳 昌道励 邵一弘【摄影】南方+记者 石磊 许舒智【剪辑】南方+记者 龙达洋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