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区探索“三产融合”,以“绿起来”带动“富起来”
抬头是无垠的“天空蓝”,放眼是满目的“生态绿”,品清湖风光旖旎,“城市桃花源”屿仔岛为汕尾市城区带来了清新的自然风光和一缕清风。这就是汕尾市城区的风貌。绿美汕尾市城区建设正与高质量发展同频共振,努力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成效明显。
压实责任 突出“四个引领”先行汕尾市城区常住人口39.46万人,林地面积1.37万公顷,森林覆盖率已达43.64%。这一系列数字背后,是城区人在绿美上久久为功的成果,更离不开“四个引领”的功劳。
在前期规划上下足了功夫,坚持系统规划、全局设计是城区打出的第一记重拳。为此,城区了建立“1+2+2+8+N”总体布局,编制《汕尾市城区绿美生态建设总体规划(2023-2035年)》等方案。
与此同时,城区还突出责任引领,制定任务、责任、项目“三张清单”,共梳理26项重点任务、8个方面责任事项、36个重点项目,拧紧责任链条促进落实。
党建引领是城区一直以来秉持的理念。区委班子多次召开会议研究部署绿美生态建设工作,建立第一林长、林长巡林指导制度,在城区将绿美建设工作铺展开。
在宣传方面,城区也营造了浓郁的氛围。举办绿美城区徒步行、万人植树等宣传活动8场次,种植面积800多亩、树苗约10万株,参加人数超1.5万人,在全区营造了“绿美人人有责,绿美人人出力”的良好局面。
以点带面抓好建设关键环节在城区,随处可见的“口袋公园”还市民一片休闲的“城市绿地”,而在乡下,间隔可见的小菜园、小公园,也让农村成为群众热爱的沃土。
人民群众呼唤城市绿地,城区就积极回应需求。聚焦示范点(带)建设,城区因地制宜推进示范点(带)建设,除了已完工的项目,目前还有5条示范带正在紧锣密鼓地推进中。
这些点状的示范点(带)建设成为抛砖引玉的“引子”,引来城区绿美建设“提升行动”这块金玉。
今年以来,城区聚力实施森林质量精准提升行动,完成高质量水源林和沿海防护林造林指标,并完成品清湖南岸森林抚育与人工造林和碧道建设,持续提升品清湖生态质量。
同时,城区还实施城乡一体绿美提升行动,扎实推进新林社区等4个口袋公园规划建设,高质量完成凤山街道芦列坑等4个红色乡村绿化美化建设。
为加大古树名木保护力度,城区还聚力实施古树名木保护提升行动,“一树一策”抢救复壮古树,建成古树公园1个,全区99棵古树名木全部登记挂牌、签订协议。
此外,城区还下深功夫做好“水文章”,重点抓好城市黑臭水体治理和城乡污水处理,创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先行示范区,建成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61座、治理率达到97%。
“三产”融合 促进绿美资源“变现”生态资源丰富却受地理条件限制,可利用土地少,规模化发展的潜力和空间有限,守着“绿色家底”却找不到出路,这或许是不少地方都面临的发展难题。
在绿美城区建设中,大力发展绿色产业,点绿成金打通“两山”城区转化路径是争得上游的关键。
但走好“三产融合”之路,并非易事。经过探索,城区生态产业得到了一定发展。
为加快林木育苗产业发展,2023年城区6家苗圃场培育优质苗木产值1000多万元。同时,城区还积极壮大经济林产业发展,如东涌镇碧泉生产基地通过“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建立了“凤山红灯笼荔枝”新品种示范基地,实地转化省农科院果树研究新成果。
通过政策引导,城区还积极鼓励果农种植、龙头企业兜底收购、加工企业落地生产等,在林业深加工产业上下足功夫。截至目前,城区林产品加工企业已发展到10家,预计今年林业第二产业产值达5亿元。
农首生态园入选省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红草“蚝情万丈”康养胜地成功创建国家3A级旅游景区,军船头村、晨洲村被评为中国美丽休闲乡村……依托绿美示范点、示范带,城区还高品质打造一批生态种养、森林康养等新业态,吸引了全国各地游客慕名而来。文:南方+记者 彭骏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