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卑未敢忘忧国
有一次,退休同事老黄来办公室办理单位证明,手续办完后,因为和他多次同个单位同个办公室一起办公,关系不错,属于既是老同事,也是老朋友,所以就请他喝茶,一边喝茶一边聊一些家国大事。也许是退休的缘故吧,原来擅长谈论家国大事的老黄,居然说:家国大事不是我们普通人能够管得了的,也还是少说为妙。
我说:那不一定。历来忧国忧民者,很多都是草根阶层,甚至是最下层的老百姓。这些下层人才是保家卫国的主要力量。历来国家有难,最早逃跑的,是那些所谓有头有脸的阶层和个体。甚至,那些权贵平时利用公权,作威作福,化公权为私器,谋取个人暴利。正如春秋时期一个叫做曹刿所说的:“肉食者鄙,未能远谋。”这句话来自《左传》中《曹刿论战》一文。原文为: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战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战肉食者鄙,未能远谋。”翻译成白话就是:鲁庄公十年的春天,齐国军队攻打鲁国。鲁庄公将要迎战。曹刿请求鲁庄公接见自己。他的同乡说:打仗的事当权者自会谋划,你又何必参与呢?”曹刿说:当权者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
又想起北宋陆游的《病起书怀》:“病骨支离纱帽宽,孤臣万里客江干。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天地神灵扶庙社,京华父老望和銮。出师一表通今古,夜半挑灯更细看。”
说的是南宋孝宗淳熙三年(1176年)四月,陆游被免官后,移居成都西南浣花村,缠绵病榻二十余日,愈后作《病起书怀》二首,此为第一首。这首诗从诗人身体衰弱、客居江边的现实境况起笔,以夜读诸葛亮《出师表》煞尾。诗人一生屡遭顿挫,年过半百仍壮志难酬。却在诗中说“事定犹须待阖棺”,表明他对前途依然充满希望。其中“位卑未敢忘忧国”可谓本首七律的“诗眼”,与明末清初思想家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一样,都表明作者虽然地位卑微,但从未忘却忧国忧民的责任。这句话也成为后世许多忧国忧民之士用以自勉自励的座右铭。尾联写诗人夜半挑灯细读《出师表》,含蓄地表达了忠心报国的愿望。
明末清初思想家顾炎武 在《日知录·正始》说:“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便源于此文。古时候所称的“天下”相当于今天的国家,匹夫指的的平民百姓。整句话的意思是天下苍生的兴盛、灭亡,关乎所有人的利益,所以,每一个老百姓都有义不容辞的责任。
所以,爱国是每一个人的本分。战国时期郑国有一位名叫弦高的牛贩子,在做生意的途中得知强大的秦军要去袭击他的祖国郑国时便急中生智,一面派人急速回国报告敌情,一面伪装成郑国国君的特使以12头牛作为礼,犒劳秦军。秦军本原想靠偷袭取胜,但是弦高赶牛前来,他们以为郑国已经知道了自己要偷袭,必然已作好了防御准备,估计占不到便宜,只好班师返国。牛贩子弦高犒师退秦军的故事,千百年来一直被传为历史美谈。“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思想也一直激励着无数爱国的人。屈原虽遭放逐,仍眷恋国家,心系故土,以祖国兴亡、人民疾苦为念,书写爱国诗篇。陆游盼望统一,临终抱恨“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文天祥领兵抗元,战败被俘,写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千古绝句。从古至今,多少中华儿女为了国家兴亡而舍身拼命。退休老同事说,我们还都是普通人,天下之事关我何事?请记住:不管你是谁,你都有能力爱国,都有心思忧国忧民,都有勇力为国效劳。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