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丰一个中学教师不信邪,尝试不去找关系评职称,结果评了10年,居然没有通过!这是什么现象呢?也说明什么呢?
无独有偶,有位乡村教师,98年中教一级职称(小高)工作41年,荣誉证书多多,18年退休,未能评上高级,不胜伤感。他反思自己,有如下心得:一、因为他不是学校领导,纯一线教师;二、只注重工作,不善于投机取巧;三、从不去讨好领导,上下打点,所以只能怨自己罢了。如果你想晋高级职称,你一定要当领导,哪怕是小领导。你一定要想方设法,躬身迎合领导。你不要只尽心工作,而要用相当时间去搞点论文,荣誉证书证书等。总之,不是领导肯定评不上,不善钻营的评不上,会教书的不一定评得上。
也有人说,2018年前副高确实很难,但是这两年副高职称几乎都是烂大街了,我们一个乡镇中学20年教龄以上的全部副高了,除非连大专学历都没有。看来地方差别还是有的。
一位年近60却评不上高级职称的同事愤慨的说道,“如果是因为教书比不过领导,而导致没有评上职称,我输得心服口服。”问题是“校领导又不用教书,怎么和领导比?”这句看似笑话,却又笑不出来的话语,反而道出了教师职称制度的某种真相。 教师职称制度自1986年设置以来,其初衷是为了激励老师专心从教,认真研究教学工作,评上职称是对老师专业技能和学术水平的认可,让老师更有信心的投入教育,更是对老师职业精神和社会责任的肯定。 现在教师职称却走歪了路。课题、论文、证书是压在老师身上的大山。一心教书,为学生,为教育的老师还有多少额外的精力用在公开课竞赛、市级省级荣誉上面?表面上职称评定向一线老师倾斜,实施层面上,不用上课的领导都是高级职称。这反而起到了不良的影响,让更多的老师把心思用在了,教书之外的权力、荣誉、证书的身上。 现在的评选职称,成为一种游戏——有网友戏谑教师职称:1、领导先上。2、关系优先。3、规则订制。4、造假泛滥。5、利益交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