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美”绣出发展新图景——陆河县上护镇推进绿美生态建设侧记
今年以来,陆河县上护镇深入贯彻落实上级关于绿美生态建设的部署要求,坚持党建引领,大力开展全民绘绿植绿护绿兴绿行动,推动乡村面貌由“局部绿”“带头绿”“一时绿”“生态绿”向“全域绿”“齐添绿”“持久绿”“含金绿”转变。上护镇推进富溪村“巾帼林”建设。
推动“局部绿”向“全域绿”转变 走进上护镇,只见居民家门前屋后收拾得井井有序,庭院内树木枝繁叶茂,庭院设置藤椅茶桌,周边花团锦簇……藤条挂满枝架,十分诗意,举目看去五彩缤纷,给静谧的庭院增添了生机活力。 上护镇以党建引领同绘绿,推动“局部绿”向“全域绿”转变。镇党委发挥统筹抓总作用,按照全镇“一张图、一盘棋”理念,通过“四个结合”,推动绿美工作与中心工作同谋划、同部署、同推进。 该镇与镇村总体规划相结合,按照“把树种到群众身边去”的理念,在绿化项目选址和设计上,统筹做好国土空间规划和乡村布局规划,因地制宜绘制14张乡村绿美地图,以“挂图作战”的形式推动,按时完成树木种植16000棵及“四小园”建设175个、“绿美庭院”建设57个;与人居环境整治相结合,以“三清三拆三整治”为契机,通过“小投入、微改造”的方式,对整治出来的边角地、空闲地、违建地见缝插绿、荒地复绿、拆违增绿,建成村民健身广场16处及“四小园”等,真正把公共空间“腾出来”“用起来”“美起来”。与美丽圩镇建设相结合,在不同主干道、街道种植不同树种,形成了黄花风铃一条街、桂花一条街、香樟一条街等特色街区,逐步形成“城在林中、人在景中”;与古树名木保护相结合,利用古树自然风光,通过砌树池、立板凳、架器材,因地制宜打造古树小公园。如大各村、洋岭村依托百年古榕树和秋枫树打造榕树小公园和秋枫广场,保护了古树,留住了乡愁。
上护镇的“绿美庭院”。
推动“带头绿”向“齐添绿”转变 在上护镇富溪村,该镇妇联设置的“巾帼林”长势喜人,溪边青草漫溯,岸边一排排整齐的树木长出了坚硬的枝干,透出嫩嫩的新绿。 上护镇以党群同心共植绿,推动“带头绿”向“齐添绿”转变,努力做到力量“多方化”、资金“多样化”。 该镇落实镇领导“驻村包村”责任制,组织开展“党员签承诺做示范”活动,结合“主题党日”活动发动党员、“返乡走亲”干部带头种植“先锋树”8000余株。如鸡坑村发挥党员中心户作用,把10多年的争议地改造成生态小公园,既化解了矛盾,又美了空间。同时多方联动,组织召开乡贤座谈会、村民代表会等30余场次,发动乡贤、企业、群众等社会力量筹集资金312.53万元,打造“乡贤林”“巾帼林”“同心林”“连心林”“青年林”“政协林”等多个主题林,让绿树成片生长,营造了“绿美齐出力”的浓厚氛围。此外,大力宣传发动,通过“线下入户+线上转发”双渠道,引导党员、群众达成绿美共识,营造“人人关心绿化美化、人人参与生态建设”的浓厚氛围。今年以来,共派发宣传海报资料2万多张、悬挂横幅200多条,举办各类主题宣传活动24场,带动镇村两级种植乔木、灌木合计18855棵,新增绿美小公园5个、绿地约32万平方米。
上护镇洋岭梯田风光。
推动“一时绿”向“持久绿”转变 在上护镇鸡坑黄花风铃观景路,宽敞的道路两边种上了错落有致的黄花风铃木,一到开花季节,黄花悄然绽放,一路望去,满眼皆黄。 上护镇坚持“三分种、七分管”,通过“三个以”,不断夯实管护责任,推动全镇从“一时绿”向“持久绿”转变。 该镇以村民自治为基础进行“植绿护绿”。 采用“市场化运作+党群自治”相结合的方式,一方面,将主干道绿化管护纳入第三方保洁公司服务事项,定期对绿化进行施肥、浇水、除虫、修剪等。另一方面,将植绿护绿纳入村规民约,与党员责任岗、村民积分制等相挂钩,引导广大党员群众积极参与。如护南村针对村民房前屋后,实行网格化管护机制,由一名党员联系多名群众形成微网格进行管护。该镇以绿美评比为载体。将植绿护绿纳入积分制,以积分奖励激发党群参与热情,农户可凭积分到村积分超市兑换礼品,引导群众自觉对自家房前屋后进行绿化美化。全镇共评选出镇级“绿美庭院”15户、村级“绿美庭院”57户。护南村依托乡村振兴示范带成果,在下村路庭院统一悬挂绿萝,由村民自行管护,打造“美丽庭院示范路”。该镇还以森林防火为底线。在清明节时举办“植青绿 寄相思”主题活动,以“树苗换火苗”发放树苗5000余株;各级林长沉到一线督导,护林员上线率100%、巡护里程6万公里,大喇叭与无人机齐上阵,“土办法+高科技”携手战,构建天地一体化森防体系,连续4年保持“零山火”,守住了绿水青山。 推动“生态绿”向“含金绿”转变 上护镇点绿成金促兴绿,推动“生态绿”向“含金绿”转变。 该镇发展林下经济,着力打造单丛茶、沉香、石斛、皇帝柑、沃柑、油柑“六棵树”产业4000余亩,以“含绿量”赋能“含金量”。积极探索发展碳汇经济,去年护径村通过“卖空气”为村集体经济增收18万元。2024年新增6个村申报林业碳汇项目,预计总收益超百万元,每个村把碳汇收入的10%作为村庄绿化专项经费,实现“以绿养绿”。开发旅游经济,在洋岭梯田景区“田间插绿”,增设桃花廊道和绿地小公园,提升田园风光。升级打造鸡坑黄花风铃景观路、洋岭竹林带和富溪十里桃园等“绿美廊道”。 “绿美”厚植乡村振兴底色,促进镇域经济飞跃发展。如今,该镇先后吸引一批知名酒店落户,每年吸引游客20万人次,持续发展壮大了绿色经济。 汕尾日报记者 彭伟栋 通讯员 罗梦思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