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李白骗了
本帖最后由 流山 于 2024-8-10 13:02 编辑以前一个老同事今年九月份就要退休了。现在趁着还走得动,趁着暑假有空,和她爱人一起去重庆旅游。这么热的天,居然不怕热,也不怕重庆这个“火炉”,不怕舟车劳顿,实在令人钦佩。当然,当看到一片片美丽的风景时,所有的疲惫都烟消云散了。
这位老同事是一位初中语文老师,对文学很热爱,也很喜欢唐朝大诗人李白的诗作。这次重庆游,经过三峡,没有体会到李白的《早发白帝城》所描写“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的感觉,就说被李白骗了。还说刘白羽的《长江三日》讲到瞿塘峡最险要:“瞿塘峡中,激流澎湃,涛如雷鸣,江面形成无数游涡,船从漩涡中冲过,只听得一片哗啦啦的水声。过了八公里的瞿塘峡,乌沉沉的云雾,突然隐去,峡顶上一道蓝天,浮着几小片金色浮云,一注阳光象闪电样落在左边峭壁上”的情景,而现在却很平稳,哪里有什么风险。这些诗人、作家,尽说瞎话。难怪孟子说:“尽信书不如无书!”
无独有偶,这位同事的一个朋友,去庐山旅游,看到庐山的瀑布,水势不大,一点气势都没有,就大失所望,连连说:被李白骗了。他的《望庐山瀑布》说得比唱还好听:“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有人听了哈哈大笑,大笑这位游客一点艺术细胞都没有。说话很直率,但土里土气,没有一点内涵,也没有想象力。看来,李白要对牛弹琴了,如果不对牛弹琴,恐怕要被气得浑身发抖。
李白这首诗描绘了庐山瀑布奔流而下的奇绝景色。瀑布所在的香炉峰水汽弥漫,烟雾氤氲。瀑布像一条长河,从高山奔流而下,不可阻挡,气势磅礴。诗末“疑是银河落九天”将瀑布比喻成银河从九天直落,写出诗人观景时内心的惊叹与激越。诗歌想象丰富,激情奔放,语言生动轻快,景象亦幻亦真,富有浪漫色彩。只有“诗仙”才能想象出来。
李白生活在盛唐,至今已过一千多年了,大概是“物是人非事事休”,环境、气候、人文都在变化,正如张若虚所说:“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不过,还要感谢我们的汉字,几千年来把古人和今人紧紧连在一起,让人有“思接千载,视通万里”的感觉。我们的游客,一去到庐山,就想起李白的《望庐山瀑布》,一去到三峡,就想起李白的《早发白帝城》,一去到成都,就想起杜甫的《蜀相》,实在是太神奇了。所以,我们热衷旅游的同时,还是要多读书,把读书与旅游结合起来——我们的民族历史实在太悠久了,不这样做是不行的。走万里路如果不读书,钱钟书说:顶多就是一个邮差而已。把走路与读书结合起来,人的一生就是不一样。
明代陈继儒说得好:“闭门即是深山,读书随处净土。”深山虽远,净土在心。一颗心灵若想求闲,还需放于字里行间——书籍是心灵最好的家园,最好的故乡。
大概“风雷雨露,天之灵;山川民物,地之灵;语言文字,人之灵。”文字是文明的载体,天下有文章而光明也。金玉良言,尽在书中。若能得老庄为师,孔子为父,荀子为朋,药王为友,马克思为良俦,《内经》在左,《物种起源》在前,《道德经》在里,《史记》在右,犹如南怀瑾所说:“佛为心,道为骨,儒为表,大度看世界。技在手,能在身,思在脑,从容过生活。三千年读史,不外功名利禄;九万里悟道,终归诗酒田园。”则三千世界不过尔尔。
应该说:这两位游客之所以感觉被李白“骗”了,只不过是思考的角度不同而已。他们以眼见为实的机械科学思维,去对照李白的诗作和刘白羽的散文,时间、地点、思维、格局、境界、修养、学识都不一样,就会出现与寓言《刻舟求剑》所讽刺的结果:“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世界上的事物总是在不断的发生变化,我们不能凭主观做事情。同样人不能死守教条,当情况变了,解决问题的方法、手段也要随之变化,否则就会失败。所以,我们不能拿现实的景点去对照古诗文,“时移世异”了。只有这样,我们才不会发出“被李白骗了”之类的感慨!
2024年8月9日晚上写于汕尾
李白们是逗你玩的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