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藏 发表于 4 天前

仁者寿

本帖最后由 冬藏 于 2024-11-15 11:11 编辑

孔子说“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孔子认为,仁爱的人爱好山,智慧的人爱好水。仁者如山,坚韧、沉静,智者如水,灵动、聪颖。仁者爱徜徉于山间,智者爱流连于水边,从中各自吸取山水之灵气陶冶自己的精神世界。多读了几遍《论语》,发现这只是最粗浅的一个理解。那么这两句充满诗意的话到底是什么意思呢?纵观整本《论语》,“仁者”、“智者”两个名词出现多次。

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仁者安仁,知者利仁。”没有仁德的人不能够长久地安于穷困,不能够长久地处于安乐。仁者的内心安于仁,智者知道仁对他有利而实行仁。

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知者爱水,仁者爱山,知者好动,仁者好静,知者快乐,仁者长寿。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智者不会迷惑,仁者不会忧虑,勇者不会害怕。

樊迟问仁。子曰“爱人。”问知。子曰“知人。”樊迟问什么是仁,孔子说,爱人。问什么是智,孔子说,了解人。

“仁”和“智”,都是什么意思呢?简言之,“仁”,仁德、善良(绝不仅仅只是善良);“智”,聪明(我们所能想到的各种聪明)。在孔子的心目中,颜回是接近于“仁者”的代表,他说颜回,“其心三月不违仁”,他说“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在这里,人之“忧”与回之“乐”形成鲜明的对比。颜回不因所处环境的简陋忧虑,而安于自己内心世界的丰富自足。

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颜回很显然是久处约而长处乐的代表,贫穷不足挂怀,精神长处安乐,当得起一个仁字。因此,孔子还说,“仁者不忧”。不忧,是不以自身穷困为忧,不以处境艰难为忧,不以一己得失为忧。

“仁者安仁”,仁者的内心安于仁,向内,“仁”,是滋养生命的最重要的养分,是久处乐的关键和根源,是安身立命的根本,让仁者身心焕发勃勃生机。向外,“仁”是仁者精神的庇护之地,安居之所,为仁者提供言行的指引,让仁者无论是顺境还是逆境之中,甚至面临危险之时,依然能坚守信念、充满宁静。

“仁者安仁”,重在一个“安”字,安而不动,安而沉静,安而祥和,安而充满力量和生机。什么功名利禄、荣华赞誉,又何曾入得了仁者的眼中,什么诋毁构陷、得失浮沉,有哪里能让仁者动摇半分。仁者自有其异常强大的精神内核,他的快乐、坚定、以及一切充满生机的力量,都源自于这一精神内核而无关任何外在其他。

这一品质在艰难之时所焕发的力量体现得更为明显和强烈。因此,孔子说,“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仁者乐山”,仁者爱山,仁者如山,如山一般沉静,如山一般坚韧,如山一般不可撼动,如山一般充满生机。

仁者寿,即德者寿,养生术语。谓道德崇高者可以长寿。出《礼记·中庸》引孔子:“故大德……必得其寿。”德者寿的观点是儒家养生思想最为集中而典型的体现。这是由于儒家特别注重个人道德修养在养生中的作用,主张突出个人养德的主动性,来达到道德自我完善的境界,并认为这是人们得以长寿的基本要素。德者寿的原因,儒家有“天佑说”、“情志说”等看法,以后者的看法较为科学。

现代心身医学理论认为,人是大脑皮层统率的完善生物体。因此,心理因素对人的健康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道德感是人的一种社会性高级情感。自我道德感的满足,缓解了这方面的情感矛盾,减少了心理冲突,并通过大脑皮层,又给生理机制带来良性影响,从而有益于人的健康。明·吕坤《呻吟语》说:“仁者寿,生理完也。”即“仁者”在形、神诸方面都完全具备了有利于生命延续的全部积极因素。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仁者寿